伴随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陆续出炉,各银行信用卡业务当下的规模态势及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初见端倪。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分析14家银行2024年年报中的信用卡相关数据发现,8家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同比增长,6家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资产质量方面,12家银行中,5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下降,6家银行上升,1家银行持平。
从行业整体来看,信用卡卡量规模收缩、交易规模下降、不良率上升等问题仍为突出。随着信用卡行业面临“拐点”,银行纷纷出招,在调整业务布局、产品策略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突破困局。
信用卡贷款规模:国有行扩张与股份行收缩并存
首先看2024年信用卡贷款余额规模,其中,国有行表现亮眼。6家国有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均有所增长,国有行市场份额不断扩张。在8家股份制银行中,仅
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和
浙商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剩余6家股份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具体数值上来看,截至2024年末,14家银行中,信用卡贷款余额排名第一的是
建设银行,该行境内信用卡贷款余额达1.07万亿元,同比增长6.89%,在2024年年中,建行就已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卡贷款规模破万亿的银行。
紧随其后排名第二的是有着“信用卡一哥”之称的
招商银行,该行2024年末信用卡贷款余额达9478.43亿元,同比上升1.28%。
信用卡贷款余额排名第三的是
农业银行,2024年,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实现8588.11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增长22.68%。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末,农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7000.31亿元,仅2024年一年时间,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扩张超1500亿元。
再看信用卡贷款余额变化幅度,除上述银行外,
工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超10%,同比增长12.42%至7753.64亿元;剩余国有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均超5%,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及
中国银行分别同比增长9.94%、8.64%、7.62%。
8家股份行中,除招行外,仅体量较小的
浙商银行2024年信用卡(消费金融)贷款余额有所提升。截至2024年末,该行实现信用卡(消费金融)贷款余额333.77亿元,同比上升9.3%。
收缩额较大的有
平安银行和
光大银行,2024年这两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应收帐款余额)下降幅度均超10%,分别下降15.39%和13.33%;此外还有
兴业银行和
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下降了7.46%和6.3%。
再看资产质量,国有行信用卡资产质量普遍承压。具体来看,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
工商银行,为3.5%,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和
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34%和2.22%,分别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0.5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这三家国有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上涨幅度也是最大的。
工商银行2024年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达271.73亿元,同比上升60.78%;建设银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236.8亿元,同比升43.16%;
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25.9亿元,同比增加34.15%。
股份行中,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有
兴业银行和
民生银行,分别为3.64%和3.28%;但从变动幅度来看,这两家银行却是两个方向,
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35.21亿元,降幅14.28%,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下降0.29个百分点;而
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56.64亿元,上升7.8%,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涨0.3个百分点。
此外,股份行中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增长的还有
浦发银行,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2.45%,同比增长0.02个百分点。
整体上,2024年,信用卡逾期情况仍较严峻。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1239.64亿元,同比增长26.3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
信用卡卡量、交易规模收缩 在市场饱和,各式消费信贷产品火热的挑战下,信用卡业务整体面临困境。
信用卡卡量规模在2024年仍持续缩减。如,
交通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境内银行机构信用卡在册卡量6300.94万张,较2023年末的7132.42万张大幅减少了831万张。
突破万亿信用卡贷款的
建设银行也不例外,该行信用卡流通卡数量同样出现收缩。至2024年末,建行累计卡量1.29亿张,信用卡累计客户1.03亿户,而在2023年末,该行累计发卡1.32亿张,信用卡客户1.05亿户。
此外,截至2024年末,
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1.50亿,而在2023年,该行信用卡发卡量1.53亿张。
平安银行也在年报中提到,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强化品质客户选择,信用卡新户获取规模有所下降。
记者发现,这与整体的信用卡行业规模收缩相符。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指出,近年来信用卡数量高峰出现在2022年,截至2022年6月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达到8.07亿张,但到2024年末,这一数字急剧下降至7.27亿张,大幅缩减8000万张。
再看信用卡消费额情况,记者统计各银行年报数据发现,不少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均在下降。如,
平安银行2024年信用卡消费额2.32万亿元,较2023年减少了约4600亿元;
招商银行2024年信用卡交易额4.42万亿元,同比下降8.23%。
此外,还有国有行,据
中国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信用卡消费额13932.35亿元,信用卡分期交易额3548.48亿元,而2024年
中国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到,信用卡消费额12864.70亿元,同比下降7.66%,信用卡分期交易额3466.80亿元,同比下降2.3%。
面对交易不断收缩的情况,银行非息收入和净息差均进一步受到影响。
招商银行表示,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67.61亿元,同比下降14.16%,主要是信用卡线下交易手续费收入下降;
平安银行年报中也指出,2024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31.74亿元,同比下降18.3%,主要是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
在招行业绩会上,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贷款结构的变化,比如原来收益相对较好的信用卡、住房按揭贷款需求如果进一步下降,在整体贷款中的占比也会相应下降,对净息差形成压力。
信用卡精耕期,银行多措并举“破冰” 不过,伴随信用卡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各银行围绕信用卡业务展开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不少银行仍在关闭信用卡分中心,如,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牡丹江分中心终止营业,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东北、华北分中心关闭,
交通银行关闭
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哈尔滨分中心等十余家信用卡分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交行成为本轮调整中动作最频繁的一家银行。
对此,
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随着信用卡业务发展到新的阶段,信用卡中心集中直接经营的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出于更好满足客户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交行将信用卡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改革,
由过去的集中直接经营改为分行属地经营。即由分行为属地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同时将信用卡业务纳入到手机零售业务,进行统一经营。
此外还有不少银行在业务策略上积极调整,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提到将持续推进场景化建设、提升信用卡精细化运营。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在业绩会上表示,信用卡面临的行业特点有周期性,总体较难的局面是挑战也是对业务的鞭策和启发。
平安银行表示,通过丰富产品、权益体系及推进精细化存客经营应对挑战。如:在精准营销方面,推进客户分层经营,通过数据赋能持续调优模型,扩大享受优惠的客群范围,让利客户。
建行在年报中表示,信用卡贷款业务把握国家“以旧换新”与“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契机,积极联合热门行业头部商户,承接补贴、消费券发放等政策措施,服务百姓日常消费及分期需求。同时,信用卡业务全面发力购车、装修、分期通等分期产品,强化支付环节精准营销,推动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新能源购车方面,建行与16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展总总合作,覆盖主流品牌超80个。2024年,信用卡新能源购车分期贷款投放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翻一番以上。
招商银行提到,持续推进高质量获客策略,不断完善信用卡产品体系和用卡体验;持续助力消费增长,紧抓节假日、电商大促的时机;加强资产组织能力,推动分期资产业务发展,强化账单分期、消费分期等精细化运营能力;同时,通过模式创新助力业务提质增效,依托AI技术赋能员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