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唐朝金见习记者关帅康】回顾A股2024年上半年,严监管仍是主基调。
这半年来,大小盘股风格分化,权重股涨幅普遍强于小盘股;IPO终止企业数量达292家,超2023年全年数量;退市数量达16家,退市节奏不断加快;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数量、募资规模同比分别下滑约48.13%、72.13%。
此外,2024年上半年,共有775家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实施增持,合计增持股份参考市值405.33亿元,同比增加125.66亿元。共有673家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实施减持,合计减持股份市值约499.69亿元,同比减少80.24%,为资本市场注入信心。
大小盘股风格分化,权重股领衔 回顾2024年上半年A股走势,整体走出见底反弹,并回调走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走势中,大小盘股出现明显分化。
△2024年上半年A股主要指数涨跌幅
从指数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0.25%、深证成指下跌7.1%、创业板指下跌10.99%,指数涨跌幅出现明显分化。
进一步剖析来看,2024年上半年,以上交所市值前50名上市公司为成分股的上证50指数上涨2.95%,反观沪深300上涨0.89%、中证1000下跌16.84%。这也意味着,2024年上半年,A股权重股整体表现强于小盘股。
△2024年上半年A股行业涨跌幅TOP5
从行业涨跌幅亦能侧面验证。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申银万国一级行业分类的3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实现上涨、23个行业实现下跌。细分来看,银行上涨17.02%,居A股行业上涨榜首。煤炭、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石油石化等高股息行业涨幅排名靠前,分别上涨11.96%、11.76%、8.48%、7.9%。涨幅TOP5的行业中,权重股数量占比较高。
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中,
南京银行上涨48.84%,领涨行业。涨幅超20%的A股上市银行超16家。
△2024年上半年,A股涨幅TOP10 后复权
从个股涨跌幅数量来看,2024年上半年,5364只个股中,有804只个股实现上涨、2只个股收平、4558只个股下跌。
受益于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24年上半年,
正丹股份以371.77%涨幅居A股榜首。低空经济和飞行汽车是2024年A股重要题材,受相关题材带动,
万丰奥威、
金盾股份、
中信海直分别上涨170.73%、95.57%、85.25%,涨幅分别居A股第二位、第六位、第十位。
△2024年上半年,A股非ST及锁定退市个股跌幅TOP10 后复权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跌幅靠前的个股以退市及锁定退市公司为主。从非ST及锁定退市跌幅个股排名来看,2024年上半年,
岭南股份跌幅72.14%,居A股跌幅榜首位。
292家公司终止IPO,排队企业383家 2023年8月,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在强监管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IPO审核持续收紧,IPO终止企业数量大幅提升。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首发上市数量共44家,同比减少129家;合计募资324.93亿元,同比减少1771.84亿元。这也说明,2024年上半年,IPO仍处于严监管趋势。
2024年上半年上市的企业中,
永兴股份IPO募资金额排在首位,为24.3亿元,
博隆技术、
西典新能、
成都华微、
诺瓦星云、
上海合晶、
龙旗科技、
达梦数据融资金额均突破10亿元,其余公司IPO募资金额均低于10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IPO终止数量共292家,已超出2023年全年终止IPO数量。
剖析终止IPO原因发现,有多数企业因未达到上市新规门槛主动撤回IPO。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新规”,包括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等,对主板、创业板的第一套上市标准进行调整。
在发行上市财务指标方面,主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指标”由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由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由“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指标”由“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
从公开数据来看,截至目前,沪深北三大交易所IPO排队企业合计为384家。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2023年A股市场持续走低,监管层通过阶段性暂停IPO提振资本市场信心。迄今为止,真正完成IPO注册的公司寥寥可数,说明IPO仍处于强力监管之下。
上半年A股定增家数减半,额度降72% 随着监管层对再融资的审核趋严,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定增规模骤减。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A股共有54家上市公司实施非公开发行,发行总额977.93亿元。而去年同期顺利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有160家,累计募资金额为3509.02亿元。和去年相比,年内顺利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规模分别同比下滑约48.13%和72.13%。
△一年来A股定增情况变化
△2024年上半年各板块定增情况
今年上半年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中,
中国石化的募资规模排在首位,高达120亿元。据今年3月
中国石化发布的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书显示,本次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中国石化集团,发行股份为23.9亿股。紧跟其后的还有
盐田港和
中直股份,分别募资85.13亿元和50.78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就有
长江电力、
中国东航、
中国国航、
中国电建、
广东建工等五家公司定增募资规模超百亿元。
和往年相比,今年以来实际募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大幅度减少,仅有22家(含),而2021—2023年同期实施定增募资规模超10亿元的分别有91家、50家和71家。至于定增募资规模高达上百亿元的上市公司,2021—2023年分别有3家、2家和7家,而今年以来仅有
中国石化这一家上市公司。
此外,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有1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定增,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64家。换言之,今年上半年终止定增的上市公司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还多。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今年定增市场的降温。
而在这些终止定增的个案当中,不乏“大块头”。3月18日,
浙商证券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届满自动失效,这意味着公司去年推出的80亿元定增方案告吹。
对于定增终止,多数公司给出的原因大多为市场环境变化等。
另外,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1120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合计金额25042.04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有1210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发债,合计金额24742.69亿元。
年内1645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今年上半年,由于二级市场震荡运行,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东增持的相关公告,为市场注入信心。
根据wind数据统计,年内共有775家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实施增持,合计增持股份参考市值405.33亿元。去年同期,共有312家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实施增持计划,合计增持股份参考市值279.67亿元。
除了增持上市公司的家数增长之外,年内A股上市公司减持家数也大幅减少。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673家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实施减持,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499.69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有1641家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实施减持,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2528.36亿元。从年内A股实施减持的家数来看,比去年同期减少58.99%,从减持股份参考市值方面来看,同比减少80.24%。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除了不断增持、缩减减持的方式,稳定投资者信心之外,年内上市公司还不断通过回购的方式,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645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共计992.84亿元。其中
药明康德回购的金额最多,达到20亿元;
三安光电和
宁德时代则紧随其后。
而从2023年回购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共有700家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为336.51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无论是上市公司回购的热情,还是上市公司回购的金额,均大幅超过去年。
严监管常态化,上半年16家上市公司告别A股 4月1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三次“国九条”的重磅指引。
以新“国九条”发布为起点,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一体推进、加快落实。在强监管方面,围绕严把上市关、严格持续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等,多项举措接踵而至,全面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已经有16家公司完成退市,告别A股。
△上半年A股退市情况
其中,正源股份、*ST世茂、*ST美盛、*ST民控等11家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退市博天、新海退存在其他被终止上市的情形,退市商城因“披星戴帽”后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而退市。
近来,面值退市成为主要的原因,处于危险边缘的公司正试图通过回购或增持股份的方式提振股价,但效果并不显著。
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6月30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的数量仍有41家,且多数为“披星戴帽”股。
此外,上半年A股锁定退市的个股已达47家。鉴于目前股价在面值1元以下的尚有超40家;有7家上市公司4月底之前未披露年报,按照相关规定,超过两个月仍不予披露也将摘牌;还有近70家上市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调查通知书,据此分析,今年退市的个股或创历年新高。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