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中国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的政策对公司直接影响非常有限。”4月10日,针对关税对经营情况的影响
中联重科方面回应称。从进出口两方面来看,2024年
中联重科来自美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不足1%,从美进口零部件金额仅约1600万元,占营业成本比例不到0.05%。
近年来,工程机械龙头企业
中联重科持续深耕全球市场,已建立起高度均衡,极具韧性的全球业务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单一市场政策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具备显著的抗风险能力。
2024年,
中联重科在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并呈现“多点开花”接续高速增长态势。目前,
中联重科业务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入来源分散、渠道结构多元,形成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区域协同格局。
在全球化运营方面,
中联重科构建起集研发、制造、供应链、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全球化网络,全球业务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
中联重科在全球设有超过400个海外服务网点,建立了“毛细血管式”服务网络,海外本土化员工超4400人,能够精准根据各地政策、文化习惯与客户需求对接市场,实现高效决策与服务。
制造方面,
中联重科在东亚、南亚、中亚、西欧、东欧、南欧、南美、北美、中东等区域战略布局11座海外工厂,并配套建设成熟的本地供应链体系。同时在全球设立了210多个备件仓,提升了整体供应链运转效率。
在关键零部件保障方面,
中联重科持续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加快了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构建起覆盖新能源动力、传动器、控制器、液压阀、油缸等在内的一整套新能源领域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零部件原装进口金额占比已经很少。与此同时,部分外资品牌已深耕中国多年,在国内设有合资企业和生产工厂,此类进口环节不受关税政策影响。
中联重科表示,凭借“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海外市场战略,公司打造了高效且灵活的全球组织架构。通过“区域分散+本土化深耕+供应链全球布局”的全球化运作模式,公司不仅能有效应对短期的市场不确定性,更将这些挑战转化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公司全球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