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8日讯(记者林坚)没有哪一家券商,能成为一位分析师的职业终点——这本就是当下卖方人才流动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降本、降佣背景下,卖方从业者的人员流动就更加密集,尤其是步入7月,降佣落地,倒逼行业投研能力提升。
就在近日,原
国泰君安所长助理廖静池的职业下一站终于官宣,正式加盟
浙商证券,并任研究所副所长兼策略首席。与此同时,原
国泰君安主动配置首席分析师王大霁也加盟
浙商证券,任策略联席首席。
财联社记者根据草根调研统计,近三个月以来,有发生卖方分析师变动的至少有
国联证券、
西部证券、
浙商证券、
天风证券、
国泰君安、华福证券、
中信建投、
东方证券、申港证券、
国信证券、
国金证券、
华安证券、
长江证券、德邦证券、
国海证券、国盛证券、
华西证券、
广发证券、开源证券、
山西证券、
海通证券、国投证券、
中泰证券、五矿证券、
方正证券、银河证券、华源证券、
中金公司、华鑫证券、甬兴证券、民生证券、申万研究、华创证券等33家券商的研究所。
其中,人员变动比较突出的有
国泰君安、德邦证券、华福证券、
浙商证券、
方正证券、华源证券、
西部证券、
财通证券、
国联证券、
东吴证券等券商的研究所,有的是净流出居多,有的是招徕大将力度明显。为何变动尤为突出?理由各有不一,但多为研究业务战略、政策、机制调整的结果,以及研究所管理层变动带来的连带效应,还有的是行业压力下的“出走”。一部分业绩平平的研究人员可能会被加速出清,而那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明星分析师”,则将成为众多机构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
很显然除了已经的变动,正在谋求变动的分析师也不在少数,“转会”随时都在发生。
不少卖方从业者向记者感慨,行业肯定是在出清的过程,洗牌已经不可避免,且局面已经在发生变化,头部研究所、中小型研究所都在寻找转型的路径,差别的只是力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年一度的行业分析师评选即将启动,受参与规则影响,今年志在冲刺上榜的首席分析师及团队暂时不会在近期换执业机构,而是会在评选结束后再做规划。这也意味着,近期更换执业机构的分析师放弃参与今年评选的资质。
中证协官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执业注册的券商分析师共有5255名,分析师数量稳步提升。卖方研究今年以来,尤其是近期以来有哪些变化特征,记者进行了观察梳理,总结了一下情况。
国君、东吴等个别研究所流动受到行业关注 团队稳定性问题摆在了卖方研究的面前。首先,尽管全行业流动加剧,但近期个别研究所流动比较突出,行业比较关注的主要是
国泰君安证券以及
东吴证券。
国泰君安方面,注册分析师较年初减少了几十位,“转场”居多。除了廖静池、王大霁加盟浙商之外,原农业首席钟凯锋也入职
浙商证券,任副所长和农业首席;原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宇加盟华福证券,并担任副所长及金融首席的职位。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原
国泰君安农业团队沈嘉妍、策略团队唐文卿、汽车团队赵水平等都加盟了新的执业机构。
行业关注
国泰君安研究下一步的规划。公司方面告诉记者,
国泰君安证券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研究工作。今年6月中下旬,公司副总裁陈忠义兼任研究所所长。
国泰君安方面对于陈忠义的任职安排向记者表示,由公司副总裁兼任研究所所长,体现了公司对研究所的高度重视,也是立足公司发展大局,结合工作实际做出的稳妥安排,旨在促进研究所更好融入公司企业、机构、零售三大客群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对客服务能级,加大对内服务赋能力度,持续提升研究专业水平。
东吴证券方面,变动也受到额外关注。有报道称,
东吴证券研究所有大量一线员工离职,包括销售条线以及细分条线的研究员。记者通过中证协官网核实,
东吴证券研究所确实部分知名销售以及分析师更换了执业机构。有熟悉情况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东吴证券确实有人员变动,比较多,但是在当前行业环境下,这样的变动属于“正常”。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所所长郭晶晶在朋友圈对这一现象也进行了明确回应。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628942698297639415_w554h515.jpg)
图为
东吴证券所长郭晶晶微信朋友圈发言
她称,感谢朋友们的关心,人员流动是行业内正常情况,东吴研究所秉承“待人忠、办事诚、共享共赢”的企业精神,将一如既往地为投资者提供专业、高效的研究服务。郭晶晶还贴上#和合共进无止境,力行志远创未来#的标签。
券商各谋转型出路,中小券商招人力度大 不仅如此,卖方更换执业机构的考虑因素已由早期以薪酬驱动为主,变得更加多元,包括券商总部对于研究业务的战略思考如何,下一步转型的规划是否清晰以及经营水平能力强弱等等,有的还会考量券商股东方的实力如何。这一系列考虑因素也成为券商招徕新人的吸引力所在,也体现了部分券商招徕外部卖方人才偏多的现象。
二次启航的华福研究,再出发的德邦研究,“焕新”过的华源研究,大力发展卖方的
国联证券、
浙商证券、
西部证券等等都在扩容,研究业务并不是强项的银河证券也在研究领域有新的布局。
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近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降佣降费对于新兴研究所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此次降佣降费新规不失为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这实际上更加考验研究所的专业能力。顺应卖方市场的变革趋势,未来几年坚定投入和大力支持卖方研究业务,苦练内功,为下一波井喷做好充足准备,“对于个别缺失的行业做重点补强,已有研究团队正在入职流程中。”
记者了解到,原德邦所长助理、TMT组长、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海进已任华福研究所长助理、TMT组长、电子首席分析师;原德邦证券研究所智能制造组组长、机械设备首席分析师俞能飞入职华福证券研究所任大制造组组长、机械设备首席分析师;原德邦证券家电&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谢丽媛入职华福证券任家电首席分析师;原德邦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钱劲宇入职华福证券任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原德邦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加盟华福证券,出任所长助理、固收首席分析师,华福证券原固收首席李清荷已加盟
国联证券。
针对卖方研究行业人才流动现象显著加剧,多家知名研究所所长和首席分析师纷纷跳槽的情况,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程强日前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短期现象,不会是未来的常态,只不过当前存在集中爆发的趋势。”程强进一步解释道,出现人员的频繁流动,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研究所所长层面的变动,客观上带动了团队分析师以及助理的流动;
研究行业可能进入了“新老换代”的阶段,个人对职业生涯的主观意愿产生分化;
客观上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不理想,市场交易量有所下降,研究人员对市场的把控难度升高,对风险偏好较低的研究人员来说,或也会选择变动。
记者了解到,
天风证券研究所计算机团队陈涵泊入职德邦证券任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此外,知名首席分析师原
财通证券周新明、原
长江证券吕品都加盟了德邦证券。
这些券商多为研究业务继往开来,调整卖方队伍,也有的或是重新组建研究所。
东方财富证券迎来新所长,这一人选初步锁定为
兴业证券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孟杰,周旭辉拟转任联席所长。
记者也留意到,在一众跳槽中,不乏是团队集体跳槽,这在卖方很常见。对此有业内人士此前对记者解释称,新旧团队成员的更替通常涉及复杂的过渡期,这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团队成员之间重新建立默契和协作关系。因此很多分析师会选择带领团队一同转会,因为在他们已经熟悉的团队环境中,成员之间的协作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和顺畅,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席经济学家变动多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首席经济学家的变动也备受行业关注。2023年以来,民生证券、
华西证券、德邦证券、
方正证券及华福证券等多家券商发生首席经济学家变动。
2023年5月,原
方正证券策略首席燕翔出任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11月底,原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加盟
方正证券研究所,担任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及副所长,主要负责宏观方向研究。
今年2月,原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加盟德邦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
今年3月,原
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刘郁出任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将进一步增强研究所在固收和宏观经济领域的实力。
就在近期,原
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最新加盟民生证券,担任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此前,该职位已空缺6年有余。
记者最新了解到,包括
申万宏源证券、
国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新规的推动下,券商研究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提升研究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券商研究所有望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发证券研究所从2023年底起也经历了一波洗牌。不仅涉及个别资深分析师的跳槽,还包含了整个团队的变动,券商研究所在人才争夺和团队构建方面的活跃态势显现。
给招徕的卖方人才一个行政岗位成为现在研究所留住人才的一个不二选择,比如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医药首席邓周宇最近已正式入职
山西证券研究所,担任研究所副所长、医药大健康组组长。
卖方转买方也更加常见,例如国投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家电行业分析师张立聪加盟安信基金,担任研究总监一职;
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秦波入职民生加银基金,拟任权益研究部副总监;
招商证券有色首席分析师刘文平入职平安基金任专户投资经理。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