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加征关税措施,再次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该政策一经公布,便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家电板块股价波动明显。对于潜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如何,多数企业暂未直接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
尽管如此,在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阵地——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家电企业则主动安抚投资者情绪。在互动易平台上,多家企业对投资者关心的关税问题作出回应,强调“关税成本将由客户承担”“美国业务占比相对较小”“对整体营收影响有限”等观点,以减轻市场疑虑。
与此同时,部分家电企业也借机启动股份回购计划,或披露高管增持方案,以稳定市场信心、提振股价表现。这些动作不仅是对短期资本市场波动的应对,更被视为企业对自身长期价值的认可。
事实上,在此次关税政策出台前,中国家电企业早已开始构建全球化应对体系。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加快海外布局,通过设立海外工厂、拓展本地市场,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家电巨头谨慎应对贸易摩擦 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新一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当前,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美国此番“对等关税”措施,业内的反应格外引人注目。
尽管舆论与市场急切关注家电企业的态度,但在记者采访中,多数企业选择了谨慎沉默,并未直接表态。
“关于具体关税政策的影响,万和方面正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综合评估。”
万和电气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其他家电龙头的回应亦显保守。
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暂时没有回应,如有消息将第一时间通知。”格兰仕则明确表示:“集团已决定不参与相关媒体采访。”TCL实业回应称:“此次采访存在一定风险,目前暂无对外沟通内容。”而创维集团则以“正值股票回购静默期”为由婉拒发声。
相比之下,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面对“关税大棒”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少企业迅速作出回应,试图安抚市场情绪。
“美国业务占比较低。”
美的集团在回应中直言,暗示其对整体经营影响有限。
创维数字也表示:“目前美国市场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较小,对产业链与经营模式的影响较为有限。”
万和电气则详细披露了应对策略:“公司对美出口产品主要为燃气烤炉、烟熏脱水类产品,交易模式为FOB(离岸价),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尽管关税政策仍存高度不确定性,但目前对公司影响处于可控范围内。公司正积极与客户沟通,共同制定应对方案,并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以优化内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减轻潜在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通过资本运作传递信心信号,试图稳定投资者预期。
4月8日早间,
美的集团公告称,将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A股股份,计划投入金额在15亿元至30亿元之间,回购价格上限为每股100元,预计回购股份占总股本的0.2%至0.39%。公司表示,此次回购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以保障长期发展战略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回购属于
美的集团此前公布的“50亿至100亿元回购计划”的延续。若后续按上限执行,该集团自上市以来累计回购金额将达400亿元,刷新A股家电行业的历史纪录。
在此之前,创维集团也已于3月27日率先启动大规模股份回购。公告显示,其旗下凯易公司代表创维集团发起自愿有条件现金要约,拟以每股3.11港元的价格回购最多3.5亿股股份,总金额约10.89亿港元,占公司总股本的15.67%。
加速全球化布局应对地缘挑战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促使中国家电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通过设立海外工厂、拓展本地市场,这些企业一方面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整体抗风险能力和供应链韧性。
美的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立了22个研发中心和23个主要制造基地,布局遍及北美、南美、亚太、欧洲以及中东和非洲等十多个国家。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海外制造基地建设,推动新工厂落地投产,以强化全球制造体系。”
同样加快海外产能布局的还有
万和电气。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泰国工厂一期已实现投产,二期预计将在2025年4月试产。我们始终坚持‘国外+国内’双市场驱动战略,以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TCL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更具前瞻性与系统性。
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2025年3月举办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专题研讨会”上指出:“作为一家全球化科技产业集团,
TCL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出口’向‘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战略转型。目前,我们在全球拥有38个制造基地、46个研发中心,并在主要海外市场建立了5个区域经营中心。通过优化全球业务组织结构,
TCL集团不仅有效规避了各类贸易壁垒,也赢得了更多海外市场的认可与信赖。”
这一轮海外布局的战略效果业已开始显现。根据《2024年中国家电(白电)出口年度报告》数据,2024年我国家电产品累计出口额达12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显示出海外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出口增长的持续动能。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依旧位居首位,达约235亿美元;日本以约75亿美元位居第二。与此同时,出口至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以及阿联酋、沙特等中东“一带一路”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从区域分布来看,对欧美等传统发达市场的出口呈现回暖态势,而拉美、中东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则成为增长主力。其中,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同比增长33.1%,达128.6亿美元;对东盟出口为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中东和北非市场合计出口1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对非洲出口为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
然而,尽管当前出口表现亮眼,中国家电企业在海外扩张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关税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海外布局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家电企业普遍采取“海外建厂”策略来规避关税影响,此举在短期内成效显著。“通过在目标市场本地化生产,不仅可避免进口关税,还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他指出,但同时也提醒道,“未来在海外产能布局方面,还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动,优化全球供应链管理,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同合作。此外,企业还应注重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增强全球竞争力。”
梁振鹏指出,家电企业要实现长期稳健的国际化发展,关键在于打造更加多元、灵活且具有抗风险能力的全球供应链。
他建议企业应摒弃对单一生产基地或供应商的过度依赖,构建多节点的供应链网络,以提升其稳定性与弹性。同时,要深化与海外本地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建立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借助本地资源和政策支持,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响应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