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又换董事长了。10月23日,
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白晓松辞去董事长等职务,且不再担任
东阿阿胶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一同辞职的,还有公司总裁程杰、副总裁任辉、王延涛及监事会主席陶然等多位高管。
自2019年首次出现亏损以来,
东阿阿胶历经五位董事长。频繁换帅的同时,公司利润规模连年上涨,但距离20亿元规模的利润高峰,仍有距离。
董事长、总裁等一众高管辞职 10月23日,
东阿阿胶发布了多份高管辞职公告,涉及公司董事长白晓松、总裁程杰,副总裁任辉、王延涛及董事邓蓉,监事会主席陶然、监事唐娜、商恩志共8人。
其中,白晓松、邓蓉辞职后不再担任
东阿阿胶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白晓松将继续担任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邓蓉将继续担任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陶然、唐娜、商恩志不再担任
东阿阿胶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将继续在股东单位任职。程杰将继续担任
东阿阿胶党委书记等职务。
截至目前,白晓松、邓蓉、陶然、唐娜、商恩志、程杰、任辉、王延涛未持有
东阿阿胶股份。
与此同时,
东阿阿胶选举程杰为新任董事长,聘任孙金妮为公司总裁。
这已经是
东阿阿胶自2019年以来的第四次换帅。先是2019年12月,在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后,当时的董事长王春城离职,同时,韩跃伟接过董事长一职。韩跃伟在董事长这一位置刚刚干满两年,就在2022年1月选择了辞职,由高登峰继续担任
东阿阿胶董事长。公开信息显示,高登峰在
东阿阿胶工作多年,由销售代表起步,历任市场部总监、高端产品事业部总监、苏皖销售分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监等职。这位
东阿阿胶内部成长起来的董事长,在干满一年后也选择了辞职。2023年2月,高登锋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辞职董事长一职,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同年3月,白晓松开始担任
东阿阿胶董事长,在一年半后,同样选择了辞职。
高管频变更伴随业绩动荡 东阿阿胶高管的频繁变动,始于近年来公司业绩的动荡。
在王春城辞职当年,
东阿阿胶出现了近三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在营收下降近六成的同时,2019年亏损4.55亿元,公司主力品种——阿胶系列产品收入下降42.74亿元。彼时,
东阿阿胶将亏损归因于宏观环境和市场对价值回归预期降低的影响,渠道库存持续挤压。在此之前,涨价一直是
东阿阿胶业绩上涨的重要因素。公开信息显示,
东阿阿胶在2006年至2018年共涨价17次,250克规格阿胶块的售价,也从2006年的25元涨至2019年的1499元,涨幅接近60倍。涨幅最高的2011年,阿胶块出厂价上涨约为60%。
频繁提价、靠囤货赚提价价差,也让
东阿阿胶不得不面对渠道库存问题。
东阿阿胶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渠道商原本靠囤货就能实现盈利,加上阿胶保质期较长,经销商囤货就能实现差价收益。但也让库存积压,公司2019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一度长达800天,最高还曾超过1000天。频频涨价带来的后果显现,
东阿阿胶也开始放弃涨价策略,全力去库存。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降至244天。
目前,
东阿阿胶主要从事阿胶和阿胶系列及其他中成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阿胶速溶粉,同时布局男士滋补健康赛道等。
在去库存和新品种的共同作用下,
东阿阿胶业绩开始提振,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40亿元、7.80亿元、11.51亿元,营收也达到40亿元左右,不过,与亏损之前70多亿元的营收高峰仍有距离。
另一方面,放弃涨价策略后,
东阿阿胶业绩对销售的依赖愈加明显。2020年-2023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38亿元、10.14亿元、13.18亿元、14.86亿元,其中2023年销售费用占同期营收比重超三成。销售,成为继涨价之后拉动
东阿阿胶业绩的另一架马车。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