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玉
2025年春节假期迎来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称,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游客消费意愿激增,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全方位爆发。
春节假期期间,多个热门景区门票迅速售罄,部分景区甚至启动了候补预订及限流措施。四川九寨沟景区、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热门景点门票连续多日售罄,部分景区启动候补预订系统;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2月3日预约售票达上限,没预约上的游客只能选择周边景区或改约其他时间游玩。
飞猪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游人均消费同比去年提升近10%,人均住宿时长同比提升5%。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春节假期期间,人们的度假习惯正在悄然变化,由传统的回老家走亲访友向旅游度假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充分利用春节小长假,压缩传统节庆流程,腾出更多时间去“度假”。
春节假期“出游热”不仅在景区门票“一票难求”的热潮中得到体现,也为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复苏创造了契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50只旅游出行概念股中已有10家发布2024年业绩预喜公告,其中,广州岭南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众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净利润同比预增,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宋城演艺”)、
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扭亏。然而,行业分化亦十分明显——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桂林旅游”)等公司预告首亏,
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则续亏。
以
宋城演艺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亿至12亿元,较去年大幅扭亏。对于扭亏原因,公司方面表示,主要归功于项目运转良好,新增的广东千古情景区全年维持高水平运营;存量项目整体运营天数、游客和演出场次实现增长,其中西安千古情景区不断刷新演出场次纪录;轻资产输出业务日益成熟,也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
上海机场对于业绩大增的原因表示,主要由于2024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航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上海航空运输市场步入加速恢复期,枢纽运营规模屡创新纪录,运营品质迈上新台阶,两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旅游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政策、市场的双重推动,旅游行业的整体复苏将在2025年持续加速,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借此契机迎来业绩增长。”
随着市场逐步复苏,不少亏损旅游企业开始积极调整战略,谋求高质量发展。
桂林旅游明确表示,2025年,公司将聚焦低效、不良资产的优化盘活,加强项目打造以实现外延式扩张,促进内生增长。公司计划通过“盘活、剥离、处置”的方式,解决低效资产的问题,以实现财务结构的优化。同时,
桂林旅游也将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确保资金回笼,从而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胡麒牧向记者表示:“2025年中国旅游市场的火爆开局不仅为行业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新机遇。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力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旅游行业的整体复苏势头有望加速,相关企业将在新的增长周期中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