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低空经济议题正“飞入”各地两会。
2025年四川省两会正在召开。针对现阶段低空经济和商业
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执行委员胡裕华在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建议》。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日前,胡裕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发展好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能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较好助力,但相应业态目前仍面临市场开发不足、行业规范不明等问题。
低空经济元年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近来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话题越来越热。”胡裕华表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胡裕华指出,低空经济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无人机物流、空中出行、低空旅游等多种应用,其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作为利用低空空域资源进行商业活动的新兴产业形态,近年来低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我国低空经济也迎来高速发展期。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同比增长33.8%到5060亿元。
此外,近年来商业
航天发展议题也被广泛讨论。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胡裕华指出,2023年,我国发射商业航天器141颗,同比增长29%;商业发射23次,较2022年增长2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市场需求开发不足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均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待解。其中,技术与市场开发问题尤为重要。
“现阶段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都存在市场需求开发不足问题。”胡裕华表示,当前在低空经济领域,市场需求尚未被充分激发。空中游览、私人飞行等低空消费类飞行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相关产业服务如租赁、中介代理等也并不成熟。
同时,胡裕华表示,低空经济领域缺乏稳定的市场需求、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会导致市场开发动力不足。
“商业航天扩大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任重而道远。”对于商业航天而言,胡裕华认为,商业航天企业盈利能力是关键,规模效应以及从科研向商业的转变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胡裕华建议强化相应市场开发力度。
“开发市场应以产业链拓展、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着力点。”胡裕华表示,以低空经济为例,首先需要大力推动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生态加快融合,逐渐推行“低空+”概念,使其广泛惠及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其次是要持续延展产业链条,实现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低空综合服务产业等领域的齐头并进。
胡裕华进一步表示,开拓低空经济市场,还要密切跟进研判新的应用场景塑造等对低空产业发展的引导趋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前进行市场布局。当前,可考虑积极促进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短途运输、私人飞行等业态发展,强化应急、医疗等领域的低空服务。以产业生态链构建为导向,打造低空多场景应用示范体系。
“当前低空经济领域仍缺乏行业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胡裕华表示,低空经济中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如无人机监管、空中交通管理等。当前这些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和系统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影响安全和效率。随着以后规模的壮大、飞行密度的提高,这类问题将愈发突出。而不能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硬件设施,那么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对此,胡裕华建议,可考虑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协调推动工业标准讨论,进而推动编制和实施适合符合当下行业实际的低空经济行业发展规范,搭建行业认证标准与体系,为低空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核心技术待突破 无论是低空经济还是商业航天,都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领域,技术的先进性与创新性都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低空经济领域,目前我国在电池、导航技术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比较优势。”胡裕华表示,当前我国在相应领域芯片技术、精密元器件和基础软件等底层核心技术还存在不足,后续行业能否蓬勃发展,都将以这些前沿技术的突破为前提,而与之相随的更是技术的持续革新。
对此,胡裕华建议,强化完善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对于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这种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和核心动力,关键技术突破是行业每一次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维模式已很难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复杂问题的解决,唯有多学科交叉,才能够协同攻关。”胡裕华建议,应推动商业、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互融互促,同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基础支撑能力。
“要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就不得不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技术的迅速迭代。企业需要通过在不断地试错中谋求技术进步,这使得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胡裕华表示,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都具备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特点,对资金量的要求颇高,资本投入是助力低空经济和商业
航天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当前相应业态仍存在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
具体来看,胡裕华认为,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很多企业在融资方面常面临困难。在低空经济板块,当下大量资本涌入无人机组装领域,然而无人机产业真正缺乏的是续航、载重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今年多地发布的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都提到,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产业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国有资本积极参与,覆盖相关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需求。从长远来看,具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等多元化的融资途径才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胡裕华指出,目前已有北京、安徽、广州等多个地区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四川省级财政也提出安排2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对于商业航天领域,胡裕华表示,当前四川省在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比较薄弱,仅有的一些都局限在企业落地奖励、利息补贴等范畴。因此他建议,要多维度强化金融支撑,如设置专属贷款产品、设立政府产业基金、支持投融资产品等,帮助关联企业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除对低空经济及商业
航天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外,今年四川省两会,胡裕华还提出,通过一条或多条特色小镇游览路线,串联多个特色小镇,同时注重古镇之间错位经营,打造巴蜀古镇新名片,发展好四川省内古镇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