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生产地区分布 全球纯碱贸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美国、中国和土耳其是全球主要的纯碱生产国。
中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当前纯碱年产能约为3950万吨,居世界首位。我国纯碱产量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不高,进出口量占全年产量的比重较低。我国纯碱出口量在2022年达到巅峰,全年出口量为205万吨,约占当年产量的7%。1990年之前,我国一直是纯碱净进口国,直到三大碱厂投产后,才结束了长期大量进口的局面。在工艺方面,我国纯碱生产同时具备氨碱法、联碱法以及
天然碱法。
纯碱出口方面,由于我国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出口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少量的出口主要面向韩国、泰国、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而这5个国家占据我国纯碱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
2009年以前,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纯碱的主要出口国和地区。然而,近几年随着土耳其
天然碱产能的落地,再加上地理位置优势,土耳其成为欧洲和中东地区重要的纯碱供应国。土耳其纯碱的大量出口对欧洲的传统生产企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对我国的出口市场形成了一定的挤压,进而导致我国在纯碱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美国
美国凭借丰富的
天然碱矿资源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期在全球纯碱出口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拥有着全球99%的
天然碱资源,其中怀俄明州绿河地区更是坐拥全球已知的最大
天然碱资源,储量高达600亿吨,这足以保障全球数百年的需求。此外,加利福尼亚州的西尔斯湖地区也分布着丰富的
天然碱资源。
尽管美国坐拥如此巨大的
天然碱资源,但自身的消费量却不到其产量的一半。当前,北美地区的纯碱年产能约为1390万吨,其中约50%的产量都用于出口。其贸易量在全球纯碱总贸易量中约占比50%,在国际纯碱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美国纯碱主要出口至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其中出口至北美洲的占比约为23%,出口至拉丁美洲的占比约为28%,出口至东南亚的占比约为26%。
土耳其
土耳其的贝帕扎里和卡赞拥有丰富的
天然碱资源。2017年,土耳其在卡赞落地了
天然碱项目,该项目的产能为250万吨,建成之后,土耳其几家碱厂的总产能达到600万吨,从而使土耳其成为世界第三大纯碱生产国。土耳其本国对纯碱的需求相对较少,每年大约有400万吨的产量用于出口,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上述地区占据土耳其总出口量的70%。2017年,卡赞项目建成之后,凭借着成本低、运输距离短等优势,土耳其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进而超越了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纯碱出口国,这也对中国的出口份额造成了挤压。
西欧、印度及其他区域
除上述三大主产国之外,欧洲是氨碱法发源地,其纯碱生产工艺全部为氨碱法,产能约为1400万吨,但由于遭受美国、土耳其等地
天然碱的冲击,其产能利用率逐步下降,且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当前产能利用率不足50%。
此外,印度本土纯碱产量较高,产能约为450万吨。非洲纯碱产能较为分散,共拥有100多万吨的年产能。伊朗年产能约为120万吨,巴基斯坦年产能约为30万吨,越南年产能约为20万吨,日本、阿根廷年产能约为25万吨。

图为全球纯碱生产工艺占比
全球主要需求市场分布 全球纯碱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这三个地区的消费比例占据全球的80%以上。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纯碱消费区,消费占比约为60%。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碱消费国,消费占比约为43%,这主要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能源和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印度的消费占比约为9%,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对纯碱的需求持续增长,并且主要从中国、美国和中东地区进口纯碱。此外,印度尼西亚也对纯碱有一定的需求。其他亚洲地区,如韩国和日本,同样对纯碱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
欧洲纯碱的需求在全球总需求中所占比例超过20%。西欧地区对纯碱的需求量较大,需要大量进口纯碱;而东欧地区则有大量的纯碱可供出口。整体来看,由于欧洲的纯碱产能和产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且产能利用率较低,然而其需求却在持续上升,所以欧洲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北美地区的纯碱产能占全球比例接近20%,但需求仅占全球纯碱消费的11%,其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另外,南美洲的巴西由于国内纯碱生产能力有限,因此依赖进口纯碱以满足其庞大的玻璃和化工行业的需求。
总体而言,在全球纯碱需求消费格局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在消费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纯碱的生产和供应方面,中国、美国以及土耳其等国家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在纯碱的生产、消费和贸易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国际贸易,纯碱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满足各地区的不同需求。

图为全球纯碱需求分布
重要应用领域及其占比 玻璃行业
纯碱消费中玻璃行业占比超50%,其中平板玻璃的消费占比为28.7%,玻璃包装容器的占比为19.5%,其他玻璃的占比为5%。
在国际范围内,亚洲、欧洲和北美是主要的玻璃生产和消费地区,同时也是纯碱的主要消费区域。在美国的纯碱消费中,有46%被用于玻璃制造,近年来由于制造业回流(例如光伏组件的本土化)而呈现略有增长的态势。
过去20年,得益于中国、欧盟和美国这三大经济体发展前景的改善,以及建筑行业和汽车工业规模的快速增长,玻璃需求大幅攀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纯碱消费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在全球平板玻璃需求中,汽车制造行业仅占10%,这表明汽车行业的波动对纯碱在平板玻璃领域的消费影响较为有限。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
太阳能玻璃对纯碱的需求有所增加,2020年之后,“双碳”政策推动了光伏需求的急剧增长,这部分需求对纯碱消费的年均增速约为5%。
化工行业
化学品生产在全球纯碱需求端所占的比例约为20%,这些纯碱主要用于生产硅酸钠、小苏打、硝酸钠等,其下游涵盖了洗涤剂、纺织、冶金等多个行业。
从全球范围来看,化工行业对纯碱的需求分布较为广泛,在美国的纯碱消费中,化学品所占的比例达到29%。在一些化工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西欧、北美以及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等,纯碱在化工领域的消费量较大。
随着全球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升级,对纯碱的需求也在稳步提升。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中,化工产业正逐渐崛起,对纯碱的需求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化工行业对纯碱的需求呈上升态势。
洗涤行业及食品行业
肥皂与洗涤剂在全球纯碱需求端所占的比例约为15%。在发展中国家,以纯碱作为原料的粉末类洗涤产品的使用频次远远高于不以纯碱为原料的液体洗涤产品。此外,纯碱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制作面食等,在全球各地都有一定的使用量。
我国进出口情况的回顾 进出口格局的变化对我国纯碱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地缘政治、贸易政策、产能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纯碱的进出口量,进而改变市场供需关系,导致价格波动。
近10年来,我国纯碱的进出口格局整体呈现为净出口态势,但在个别时间段,由于国内供需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过净进口格局。
2022年,我国纯碱的出口表现格外引人注目。2022年我国纯碱出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天然气价格过高,美国纯碱和土耳其纯碱价格大幅上涨,从而提升了我国纯碱的出口优势。此外,我国对南美洲国家的纯碱出口也有所增多,该部分增量主要来自对原本美国市场份额的挤占。在这一年,我国纯碱的进口量降至近5年的最低点,同比下降了 52.13%;而纯碱的出口量超过200万吨,同比增长170.89%;出口金额更是创新高,达到53.38亿元。
全球纯碱成本压力上升,使得中国纯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东南亚、日韩等地的出口量明显增加,同时中国在南美和非洲也新增了一定的出口份额。
2023年,随着国际能源价格逐渐回落,我国纯碱因国内供需呈现偏紧态势,价格居高不下,由此失去了出口的优势以及必要性。2023年下半年,国内纯碱新增产能的供应并不稳定,导致供需之间出现了缺口,进出口格局也从先前的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以此来补充国内的供应缺口。
2024年一季度,我国纯碱进口量依然保持在高位,这部分增量主要来自2023年年底至2024年年初的订单。而从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内供应的逐步提升,进口量逐渐回落。2024年1—10月,我国纯碱一直延续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净进口格局。随后,国内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出口量逐渐增多,2024年11 月起,纯碱又重新恢复了净出口格局。
整体来看,我国纯碱市场基本上接近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因此,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纯碱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国内纯碱的定价机制更多是由国内自身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
影响进出口的关键要素 生产成本是影响纯碱进出口的关键因素之一。
天然碱法和合成碱法的生产成本差异显著,决定了不同地区纯碱的竞争力。美国凭借丰富的
天然碱矿资源,生产成本远远低于采用合成碱法的中国以及欧洲国家。这种成本上的优势使得美国纯碱在国际市场中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即便将运输成本考虑在内,仍能在许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运输费用亦是影响纯碱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大宗商品,纯碱的运输成本在其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如土耳其,能够利用其靠近主要市场的优势,降低运输成本,进而提高出口竞争力。与之相反,像澳大利亚这样远离主要市场的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
天然碱矿资源,但由于高昂的运输成本,其纯碱出口受到了很大限制。
关税政策和市场需求同样对纯碱进出口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高关税会显著提高进口成本,抑制纯碱进口,保护国内产业;低关税或自由贸易协定则会促进纯碱贸易流动。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显著降低了中国纯碱出口至东南亚地区的关税成本,推动了该地区纯碱贸易的增长。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决定了纯碱贸易的流向和规模。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通常会引发纯碱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吸引更多的进口。
我国纯碱贸易格局展望 展望未来,预计国内纯碱的进出口格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市场对新能源板块的日益青睐,纯碱的总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印度、中东、非洲以及南美洲等地区,其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纯碱需求的增速较为迅猛。中国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以及产能优势,在能够满足周边东南亚、东北亚地区需求的基础上,有机会向其他正在增长的地区拓展出口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美国拥有极其丰富的
天然碱储量,这使其在国际纯碱贸易中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并且这种优势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长期保持。土耳其在纯碱产能大幅扩张之后,大部分产量都用于出口,其主要的出口地区与中国存在重叠之处,这对中国纯碱在西欧、中东、东南亚、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市场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挤压,从而削弱了中国纯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国际贸易政策的不断调整,如进出口关税的变动、贸易壁垒等,会直接影响纯碱的国际贸易流向和规模。
在国内方面,随着
天然碱产能的逐步落地,供应过剩的局面可能会导致纯碱价格出现下跌,这也将促使碱厂积极向外探索更多的出口机遇。从需求端来看,传统玻璃行业的需求可能会逐渐趋于平稳,而光伏玻璃、锂电材料等新兴产业对纯碱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国内纯碱的出口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很有可能为我国纯碱的出口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国内纯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