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国泰君安、
海通证券合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A股券商板块的业绩预告也纷纷出炉。
1月24日晚间,
国泰君安(601211.SH)、
海通证券(600837.SH)分别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
国泰君安实现营业收入434.06亿元,同比增长20.1%,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净利润124.33亿元,同比增长42.62%,公司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
海通证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
截至24日,在已有数据统计的28家券商中,有23家业绩预喜,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与此同时,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亏损的仅有5家。
“券商业绩整体预喜基本确定,绝大部分上市券商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自营业务是重要因素。不少券商在业绩预报中坦言,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此外,得益于三季度及四季度资本市场的活跃,财富管理业务也得到改善。在自营的配置策略上,伴随着债券收益率下行、固收类资产配置难度加大,OCI账户下的红利类资产仍将是券商自营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若越来越多的券商自营效仿重视红利策略取得成效,将权益OCI的配置占比提升至10%以上,还能撬动约3500亿元的券商(含永续债)自营资金。”长三角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业绩一升一降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
国泰君安方面表示,2024年公司主动把握市场机遇,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推进零售、企业和机构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聚焦“业务竞争力提高、全面数字化提速、管理精细化提效”等重点任务,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取得较好经营业绩。
从具体数据上看,2024年度
国泰君安各项主要业绩指标均涨势喜人。公司实现营业利润166.54亿元,同比增长36.76%,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0.18亿元,同比增长38.87%,基本每股收益1.39元/股,同比增长41.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4%,上升2.12个百分点。同时,公司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达到10473.19亿元,同比增长13.17%。
而
海通证券对于业绩预亏原因则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境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减少。目前,公司业务及经营状况稳定,资产负债结构良好,流动性充裕。
“
海通证券2024年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可能是受到近期房地产企业债务重组方案不利的影响,对短期业绩造成冲击,但长远来看,有利于合并后公司的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推测。
与此同时,
海通证券方面也称,公司目前业务及经营状况稳定,资产负债结构良好,流动性充裕。将坚定信心,聚焦主业,以与
国泰君安证券的合并重组为契机,通过更强大的客户基础、更综合的服务能力、更高效的资本运用,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前,1月20日晚间,
国泰君安、
海通证券同步发布公告,宣布合并重组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圆满完成本次合并重组全部行政审批程序。这桩广受市场关注的合并重组项目,从2024年9月5日正式启动以来,一直以“闪电速度”稳步推进,两家公司100天即完成了全部公司治理程序,137天即完成全部行政审批程序。
九成券商业绩增长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
中信证券、
国泰君安、
招商证券、
国元证券、
第一创业、
红塔证券、
华林证券、银河证券等20多家券商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快报、预报或未经审计财报,其中近九成券商实现净利润预增,整体业绩改善趋势较为明显。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
中信证券、
国泰君安、
招商证券和银河证券2024年净利润超百亿元,分别达到217.04亿元、130.18亿元、103.67亿元、101.33亿元;国投证券、
国元证券、
东兴证券、中金财富的净利润规模超10亿元,分别为25.64亿元、22.85亿元、14.5亿元—17亿元区间、11.94亿元。
归母净利润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有国都证券、东莞证券、
东北证券、
第一创业、
红塔证券、
华西证券;另有10家券商归母净利润低于5亿元,但均实现盈利,包括中航证券、
华林证券、国盛证券、江海证券、五矿证券、湘财证券、英大证券、中山证券、粤开证券和麦高证券。
从业绩增速来看,上述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的券商中,仅
海通证券、五矿证券、湘财证券和中金财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其中,五矿证券和中金财富的营收净利双降,五矿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净利润2.7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2.13%、12.85%;中金财富实现营业收入66.57亿元、净利润11.9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0.15%、19.5%。湘财证券则是增收不增利,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实现净利润2.1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5.89%、下滑21.61%。
其余20家券商中,中山证券实现扭亏为盈,麦高证券、
华林证券、粤开证券、
第一创业、
红塔证券、中航证券预计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发布最新研报显示:“从上市券商2024年各项业务收入对营收增量贡献度看,投资业务对调整后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为160.15%,同时经纪业务同比增长对调整后营收增量的贡献为36.11%。此外,股权投行业务仍在承压,但呈边际改善,预计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0.8%至315.43亿元;两融业务承压及有息负债刚性支出,预计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9.21%至397.03亿元。”
浙商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洪希柠受访时表示,预计2024年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增长12%,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7%。分业务条线来看,上市券商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同比均增长,但是投行、资管和信用业务悉数同比下滑。
随着佣金率、管理费率持续下行,经纪、资管、投行等费类业务收入贡献持续下滑,券商资产配置类(自营业务)已经超越经纪业务,成为券商的第一收入来源。
东吴证券孙婷团队也发布报告指出,券商自营收入占比中枢从2009年左右的10%逐渐提升到2023年的30%左右,2024年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占比更是达到41%。从业务的特点上看,轻资产业务及资本中介类业务的边际变化相比自营业务更为平缓,而自营业务与权益、债券市场收益率相关性极强,因此收入在季度间波动性较强,更能体现券商业绩弹性。
需关注的是,扛起业绩大旗的券商自营业务,正在加大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其“含金量”还在攀升。
近年来,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下,传统投资渠道的吸引力减弱,而红利资产因具有高分红、低波动,投资回报较为稳定等特性受到机构投资的青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券商自营对红利策略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未来或进一步加大红利资产方面配置。
“未来伴随着债券收益率下行、固收类资产配置难度加大,OCI账户下的红利类资产仍将是券商自营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孙婷团队认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