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重磅定调,“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国字头资金强势护航,机构联袂筑牢稳市屏障,上市公司密集增持回购,地方国资倾力加盟……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的关键时期,我国多方力量出手,稳股市组合拳坚定出击,“真金白银”力挺A股,连番向市场释放多重利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带动A股指数节节攀升,展现中国“金融长城”强大实力。
“中国版平准基金”问世 面对动荡的外部环境引发的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重磅利好,“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 作为重要战略力量,中央汇金公司(下称“中央汇金”)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2008年以来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并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4月7日—8日,中央汇金连续两日公开发声,坚定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以真金白银稳定市场预期。
同时,央行表态,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当前,资本市场已成为央行施策的重要考量。2024年10月,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受到市场欢迎,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
央行通过中央汇金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给资本市场吃下一颗强力“定心丸”。未来,两项政策工具加码实施的空间还很大。我国国内市场大,经济韧性强,宏观政策储备充足,调整空间较大。从货币政策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的条件。未来,只要市场有需要,降准降息等政策措施都可以随时出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刘凌表示,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实质是向全球增税,中国坚决反制是经济自主的体现。跨境资本流动和股债汇各市场都应稳定而有序。作为“中国版平准基金”的中央汇金,历史上多次出手稳定中国资本市场,并多次在K线图上留下“黄金坑”。
在A股企稳的关键时期,央行也在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和严控资本非法跨境流动。刘凌预计,后续央行还可能支持商业银行对出口企业纾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支持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地方政府化债等。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后,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实,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董希淼认为,多市场主体纷纷表态增持股票及ETF,一方面传递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一方面以“真金白银”表达对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从长远看,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国字号资金联动入场 4月7日尾盘交易时段至8日凌晨,
除了中央汇金之外,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类国家队”资金相继宣布增持中国股票及ETF。 此次中央汇金、中国诚通等国字号资金联动入场,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看来,本质是建立“预期管理+流动性支持”的双重防御体系,起到资本市场信心“安全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重塑资本市场定价逻辑,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类国家队”资金力量在本轮稳股市中发挥出非常巨大的作用。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表示,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与央行再贷款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调险资权益投资比例等政策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二是通过真金白银的巨资增持,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大幅度抑制了外部因素引发的恐慌性抛售,对修复市场情绪、稳定市场信心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三是在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之际,“类国家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为引导更多的耐心资本入市起到较好表率作用。
韩玮认为,
结合近期资金布局,可以看出“类国家队”重点投资于三类资产。 第一类是宽基ETF,例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上证50等ETF,体现出对A股市场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信心满满。
第二类是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例如低估值的国企股、银行股和相关ETF,体现出“类国家队”稳健负责的投资风格偏好和积极纠正市场定价错误的勇气。
第三类是科技创新板块与战略新兴产业。例如对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投资,体现出“类国家队”作为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格局如海、定力似山。
机构合力筑牢稳市屏障 险资既是资本市场中增量资金流入确定性最强的机构投资者,又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中流砥柱。 4月8日盘前,金融监管总局优化保险资金入市政策,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进一步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
申万宏源非银高级分析师孙冀齐表示,政策放开险资权益配置上限,进一步打通险资入市堵点,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贡献源头活水。以2024年末水平为基准,剔除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机构后,测算新规则下寿险、财险、健康险及养老险公司权益配置规模上限合计达9.29万亿元,较原规则提升5055亿元。从受惠企业角度来看,共有89家险企(34家人身险公司、55家财产险公司)权益配置上限迎来提升。从实操角度来看,预计政策带来的隐性上限提升高于实际测算水平。
政策发布同日,
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五大保险公司均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发挥好耐心资本作用。
东北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张超越表示,中国险资有望从“沉默的巨轮”转化为“创新的引擎”,成为中国版“主权财富基金”。
未来险企的投资方向主要包括三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高股息与红利资产。为配合国家政策,5G基站、数据中心、特高压、城际交通等“新基建”领域也将受益。 除险资外,作为重要机构力量,公募基金加入自购大军。兴证全球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扬基金等多家公募公司公告称,自4月8日开始,将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产品。
张超越表示,公募自购向市场释放较强的积极信号,一方面是对A股估值洼地和配置价值的认可,释放“逆向投资”信号;另一方面,自购潮反映了公募对中国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
此外,
银行、证券机构也积极行动。4月10日,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发声,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全力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国泰海通、
东方证券、
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已抛出回购或股东增持计划。
上市公司坚定释放最强音 4月7日至8日,A股百余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增持计划,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司股价稳定。 国务院国资委表态称,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多家央企表示,大额增持中央企业及科技创新类股票,形成强大市场托底合力。
除了央企,宁德时代、美的集团、蓝思科技等民营上市公司亦推出超10亿元的“大手笔”回购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冰认为,央地协同、央企和民企共同行动,在当前国际动荡局势中展现了中国“金融长城”的共同合力、坚实实力和长期信心。央企和民企稳定股市的行动,将锻炼并形成维护经济安全的新质金融战斗力,增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新机制、新能力。
吴冰进一步分析称,
央企作为国家队,其稳定股市的行动向市场传递了政策决心和政策指向,有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民企的市场化操作,不仅有助于稳定自身估值水平,且对央企的托底行为做了有效补充,有助于激发并调动民间资本,强化价值发现能力,激活民企经济活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在这一轮稳股市中,央企和民企都在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票,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向市场发出强烈信号,有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其中,国企发挥了引导作用,增强了民企的信心,从长远来看还有利于发挥国资的战略投资作用;而一些民企把回购股票和人才股权激励结合起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
地方国资也正积极行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安徽等地国资委相继发声,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在吴冰看来,地方国资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经济优势和能力,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完善机制设计和推进举措落地,对本地企业进行定向支持、对产业进行精准施策,策应国家和央企行动,扩大股市稳定力量,锤炼央地协同能力。
中国股市配置价值凸显 稳股市信号持续释放的同时,业内各方积极看好中国资产配置机遇。 国泰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表示,经历三年的出清调整,投资者预期变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经济周期的波动转变为贴现率的变动,贴现率中无风险利率的降低,带动增量资本入市是2025年中国股市估值上修的关键动力之一。投资者应转变对主要矛盾的认知,提高中国A/H股配置。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驰建议投资者逢高减仓。围绕美国衰退及财政发力方向做投资,一方面坚定布局黄金股,另一方面,关注增长型红利,主要包括新基建、服务型消费等。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傅静涛表示,短期市场流动性风险可控,特朗普后续政策的掣肘逐步显现,可以乐观一些。国内稳定资本市场政策严阵以待,下行风险有限。短期关税压力很快减弱的可能性客观存在,一旦积极信号出现,市场可能迎来有效反弹。
“调整之后,国内的中长期叙事反倒可能更加乐观。”傅静涛说,若后续特朗普政策掣肘显现,市场可能迎来一个边际改善更容易出现的窗口,包括关税调整缓和,国内消费刺激加码,中国外循环优化等。惊涛骇浪下,中国战略机遇期可能徐徐展开,这是比中美战略僵持期更乐观的中长期预期。
记者:王媛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