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2月12日下午5点,北京牛街白记年糕店的门口支起了桌子卖元宵,有
黑芝麻、巧克力、山楂等多种口味。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忙着称重、装袋、理货,“到账144元”“到账48元”……手机支付到账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一场景把元宵节的仪式感和氛围感瞬间拉满。除了买元宵的长队,买花灯、看灯展的汹涌人流也彰显出元宵节高涨的“宵费”热情。
汤圆:吃出新意
越来越多人以自己动手的方式度过元宵节。
农历乙巳蛇年,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撞”上元宵节,“哪吒汤圆”颇为抢眼。在某社交平台上,元宵节煮一锅“哪吒汤圆”成为热点,有超过300万人浏览。在这一话题下,用户晒出或呆萌或抽象或神气的作品,还有不少用户手把手教人如何制作“哪吒汤圆”。
汤圆这一传统美食,也传递着消费趋势的变化。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发布的《2025元宵节消费观察》显示,进入2月以来,“招财元宝”汤圆销量环比增超50倍,“心想柿成”汤圆销量环比增超10倍。
此外,汤圆也开始讲究“药食同源”,铁皮石斛
黑芝麻汤圆销量环比增长超7倍。
《2025元宵节消费观察》称:“新口味汤圆、新造型汤圆、‘美好寓意汤圆’等‘汤圆新物种’在今年元宵节热销,汤圆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成为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灯会:人流如织
夜幕降临,人们提着自制花灯逛灯会、猜字谜、寄心愿,更是将元宵节的氛围感推向了新高潮。
前门-北京坊-琉璃厂文化街这一赏灯路线上,形状奇异、工艺精致、颜色鲜亮的各式彩灯,不断给人惊喜。悬在空中的直径约两米的青花牡丹大花灯,雍容华贵;肩扛金箍棒睥睨路人的齐天大圣花灯,霸气尽显。远远望去,只见一排排写满“但愿人长久”“愿君多采撷”诗词的花灯迎风摇曳,衬托出“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节日氛围。诗词花灯下人流如织,不时有游客驻足观看。
“去年正月十五逛灯会,还只有诗词花灯。今年,花灯的种类更多了,大家观灯的热情也更高涨了。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诗词花灯,抬头赏灯,念出诗词,非常有意思。”游客孙女士表示。
今年元宵节期间,北京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784项、913场,用优质文化点亮美好生活,营造喜庆、欢乐、祥和的佳节氛围。
元宵节灯会热度大增在数据上也得以体现。2月12日,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元宵节“灯会”搜索热度环比前一日猛增一倍,相关主题景区门票量比去年增两成。四川自贡,广东广州、深圳,湖北武汉,福建泉州,浙江杭州,江苏苏州,上海,天津等城市,均举行了热闹的赏灯逛园活动,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一成。
消费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业内人士表示,元宵节后,消费热度将持续,消费潜力有望继续释放。
从春节期间的情况看,全国出游人次和总消费再创新高、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大幅刷新
中国电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这个春节,消费市场展现出活力和潜力。
服务消费在扩内需、惠民生、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此前表示,商务部将加快完善服务消费“1+N”政策措施体系,围绕家政服务消费、文化和旅游消费、数字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服务消费支持政策,发挥部门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商务部还将牵头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将该行动作为发挥部门合力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跟着电影品美食’等一批服务消费促进活动,激发服务消费的活力。”孔德军说。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随着市场预期向好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生效,有助于后续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