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高桥到吴淞口 感受邮轮“中国范式”,凯撒旅业最新消息,000796最新信息

《 凯撒旅业 000796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从外高桥到吴淞口 感受邮轮“中国范式”
2025-01-24 02:52:00
外高桥和吴淞口,是长江入海处两个相距20余公里的港口。对我国邮轮产业而言,这两个地方意义非凡——一头坐落着目前我国建造大型邮轮的唯一一座船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称“外高桥造船”),另一头有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临近春节,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调研外高桥和吴淞口,探寻邮轮发展的“中国范式”。
  外高桥:国产大型邮轮越造越好
  当记者走进外高桥造船厂区,便在船坞、码头看到各型处于不同建造节点的新船。切割、焊接、涂装……工人师傅们正在忙碌着。
  船厂的2号船坞很是热闹,一艘全长341米、宽37.2米的白色巨轮非常醒目。它是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尽管预计要到2026年底交付,船东和运营方爱达邮轮早已给它取好了名字——“爱达·花城号”。
  接过象征着平安和幸运的金币,外高桥造船焊接技师顾振强手持焊枪将它稳稳地焊在船长室一侧的钢板上。至此,“爱达·花城号”正式实现全船贯通,未来工作重点将转向内装工程和调试准备。
  截至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实现过半。从“爱达·花城号”第一块钢板的焊接开始,记者见证了它在建造过程中经历的每一个重要节点。“爱达·花城号”开造时,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恰好完成结构总装,进入内装和系统调试阶段。对比两艘大船的建造过程,记者明显感受到“爱达·花城号”建造速度更快了。从施工细节来看,例如船舱内部的环境和甲板的平整度,都优于同时期的“爱达·魔都号”。
  “‘爱达·花城号’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全船贯通,用时不到9个月,较‘爱达·魔都号’缩短2个多月,建造速度比肩欧洲顶尖大型邮轮建造企业。”外高桥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国产大型邮轮项目总经理王琦介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船型尺码更大、建造效率更高、搭载精度更精。在“爱达·花城号”船坞内搭载过程中,外高桥造船实施包括大型总段移位、舱室材料总段封舱等新工法、建造策略、关键工艺共106项,总段及船坞建造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据介绍,未来如果造新的大型邮轮,效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吴淞口:邮轮运营越来越“丝滑”
  接连造出国产大型邮轮,外高桥造船代表中国船舶工业摘下了造船业“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出坞后,大型邮轮去往何方,对我国邮轮产业链而言,又是一次从0到1的突破。
  站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码头边,看着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已满1年的“爱达·魔都号”和脸上洋溢笑容的游客,记者感受到了积极的信号。
  2007年至2017年被称作邮轮“黄金十年”,中国邮轮旅游人口以每年40%到70%的速度增长,但主要是外资邮轮作出的贡献。直到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商业首航,标志着我国邮轮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运营之初,“爱达·魔都号”在服务和体验细节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经历了几十个航次的考验,如今运营越来越“丝滑”。
  “乘坐我们自己的大邮轮,体验还是挺不错的。”刚乘坐过“爱达·魔都号”的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邮轮上除了提供接轨国际的设施和餐饮购物体验,还随处可以感受到敦煌文化、地方戏曲、海派文化等中国文化元素,他很喜欢邮轮营造的文化氛围。
  “家里老人喜欢船上的各类表演和娱乐活动,孩子很喜欢船上的泳池。”曾带着多位家人乘坐“爱达·魔都号”的游客周小姐告诉记者,乘坐“爱达·魔都号”,是性价比不错的合家欢出行体验。
  爱达邮轮相关负责人表示,“爱达·魔都号”已成功运营85个航次,宾客以中国宾客为主,同时每个航次有5%左右的国际宾客。在每一个航次中都会邀请宾客评分,统计表明宾客对于爱达邮轮的整体满意率在95%以上,超出预期。
  “我们始终致力于扩大船队规模、优化船队部署、提升客户体验。”爱达邮轮董事长杨国兵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邮轮+文化”的发展战略,融合岭南文化和丝路元素,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高端邮轮度假体验。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公司希望与合作伙伴不断探索文商旅融合的新机遇,打造全球邮轮产业的“中国范式”。
  政策加码邮轮产业发展提速
  “2024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显示,2024年,中国和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102.13和102.16,在2023年的基础上稳固提升。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邱羚表示,邮轮经济发展韧性将进一步加强,预计2025年至2026年中国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将呈稳步提升趋势,并逐步恢复至2020年之前的水平。
  此外,2024年以来,我国不断优化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口岸签证等政策,大大便利了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入境我国各个港口城市的外籍旅客同比大幅增长。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内地居民2.91亿人次、港澳台居民2.54亿人次、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41.3%、38.8%和82.9%。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我国邮轮生态圈发展迎来新机遇。爱达邮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助力下,入境游迎来更多便利,相关产品联动开发也迎来更有利的条件。邮轮运营将拉动港口城市的旅游收入、配套及供应链的产出,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不少港口所在城市的政府部门已在积极筹谋。以青岛为例,该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青岛邮轮母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爱达邮轮与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签署了2025年航线运营合作协议。爱达邮轮还与凯撒旅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青岛与山东丰富的地域文化升级邮轮体验,开发特色航线,开拓邮轮游周边产品。根据相关计划,“爱达·魔都号”将于2025年4月6日至4月14日从山东青岛出发,开启2个4晚5天前往福冈、济州的国际邮轮航线。这将是爱达·魔都号首次于上海以外的中国港口城市亮相。
  爱达邮轮旗下另一艘邮轮“爱达·地中海号”则将依托多母港优势,在2025年以天津、广州、厦门、青岛、大连等城市为母港,开启2晚3天至5晚6天的邮轮航线,覆盖亚洲10余个热门旅游目的地。
  作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邮轮母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近年来一直在加强港城联动,力求将港口周边区域打造成集旅客接待、邮轮服务、休闲度假、消费购物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记者最新看到,即使不坐邮轮,也有很多游客将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当作了游玩目的地。有游客告诉记者,每逢重要假日,港口会举行大型烟花表演,已成为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
  管中窥豹,从外高桥到吴淞口,从邮轮制造到邮轮运营再到港口积极呼应,我国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和体系正逐步成形。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从外高桥到吴淞口 感受邮轮“中国范式”,凯撒旅业最新消息,000796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