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指出,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目前正处于“0-1”向“1”不断加速靠近阶段,2024年是人形
机器人商业化元年,2024年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或将经历从B样到C样的产品定点和供应链确立,人形
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核心逻辑 1.人形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的优质载体。大模型问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第三发展阶段未来会有一段较长的发展红利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
驱动力量。人形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物理世界的优质载体,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拥有感知、思考、决策等能力不再遥不可及。人形
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当前人形
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转化的关键时期,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生态活力不断提升。
2.应用场景多元化,劳动力缺口加速
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人形
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包括生产制造、应急救援、家庭陪护、教育、医疗等。在产业场景中,人形
机器人主要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力,如IBM结合AI、遥感和边缘计算的力量打造新一代安防巡检
机器人,亚马逊采用AI技术驱动
机器人用于自动化的仓库操作和物流处理等。劳动力缺口扩大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工厂机器替人需求逐渐增加,有望进一步加速
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3.多方入局,人形
机器人正迎来产业高速发展窗口期。外资巨头纷纷加速推进人形
机器人业务进程,2024年3月,OpenAI与FigureAI合作推出通用型
机器人Figure01,全球AI算力头部厂商英伟达发布人形
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GR00T;4月,波士顿动力新版Atlas人形
机器人亮相;5月,特斯拉发布人形
机器人Optimus最新进展视频,展现其已具备分拣电池、行走、执行工厂任务的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人形
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优必选Walker、小米CyberOne、达闼Ginger、傅利叶GR-1等一批国产人形
机器人陆续面市,全球人形
机器人产业竞争按下加速键。
4.人形
机器人市场规模可期,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根据高工移动
机器人公众号,2024年全球人形
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6%,全球人形
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近380亿元,销量将从0.40万台左右增长至27.12万台。2023年,工信部印发的《人形
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
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的阶段性目标,为有助于推动国内人形
机器人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产业发展体系。
利好个股 海通证券指出,随着人形
机器人产业化加速,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有望初具规模。建议关注:1)执行器集成: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2)减速器:
绿的谐波、
双环传动、
中大力德、
丰立智能等;3)丝杠:
秦川机床、
贝斯特、
江苏雷利、
鼎智科技、
恒立液压等;4)电机:
江苏雷利、
鼎智科技、
伟创电气、
鸣志电器等;5)无框力矩电机:
昊志机电、
伟创电气等;6)六维力矩传感器:
昊志机电、
柯力传感等。
上海证券指出,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后续建议关注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国内外人形
机器人厂商的成果展示等。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价值量高、国产化率低的环节,建议关注:1)总成: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2)传感器:
汉威科技、
东华测试、
安培龙等。3)减速器:
绿的谐波、
双环传动、
中大力德等;4)丝杠:
北特科技、
贝斯特、
恒立液压等;5)电机:
鸣志电器等;6)设备:
秦川机床、
华辰装备、
日发精机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