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早盘大涨!大咖纵论未来,秦川机床最新消息,000837最新信息

《 秦川机床 000837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机器人早盘大涨!大咖纵论未来
2025-04-02 11:46:00
4月2日早盘,调整了半个多月的机器人概念股开始活跃了起来。截至发稿,大洋电机精工科技涨停,东土科技涨超13%,江南奕帆秦川机床双林股份涨超7%。
  此前两天,人形机器人备受热议,甚至有人抛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泡沫论”……
  人形机器人究竟是资本狂欢的泡沫,还是产业革命的序章?
  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还是工厂车间的生产力担当?
  4月1日,一场恰逢其时的沙龙给出了答案。
  当天,“上证·长三角科创沙龙”第一期正式举办,此次沙龙以“智启人形·聚势未来”为主题,来自产业界、投资界的两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
  青年科学家、分析师、工程师在现场金句频出,观点掷地有声:“我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技术短期内的作用,却会低估了这项技术长期的影响。”
  “操作系统是智能体关键部件,是访问软硬件资源的桥梁纽带。”
  “人形机器人是通用AI的最佳载体!”
  “风语筑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千个数字化主题布展空间,众多场馆是机器人很好的应用场景,可以利用场馆加速机器人的多样化、适应性训练……”
  当资本狂欢与产业革命激烈碰撞,当钢铁之躯遭遇落地拷问,这场沙龙给出的思考颇具价值。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愿成为长三角人工智能蓬勃成长的‘春雨’,浇灌长三角人工智能这片沃土,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波说。
  在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金融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助力创新与发展的重任。张波表示,民生银行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扎实做好金融创新,持续提升科技金融的服务能力,紧抓时代机遇,助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波介绍,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正在积极发挥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张江科技支行作用,围绕“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结合政府有关融资支持政策,实现科创企业的精准对接。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三驾马车”: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金融活水、资本力量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科创+产业”,不仅是一种生态,也是一种发展逻辑。上证报不仅是一家权威主流的财经媒体,也是一个开放、分享、共赢、服务的资本市场多功能平台。上证报致力于整合、聚合科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各种优质资源,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添砖加瓦。
  均普智能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博士郭继舜曾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智能驾驶的完整生命周期,当2023年大模型开始涌现,他预感到,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时代即将到来——属于机器人的时代。
  在他看来,大模型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比肩的可能性,机器人未来将把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能力实体化,进而演化为具身智能。而智能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后,人类普遍拥有的第三个智能设备。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主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进步、生活改善,人类预期寿命增长,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速;二是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高强度重复劳动领域,劳动力缺口渐显。
  “当前在实际应用层面,人形机器人的能力确实有待提升。但我们往往会高估一项技术短期内的作用,却会低估了这项技术长期的影响。现阶段,也许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能力的确有些过度乐观,但是它确实在落地、应用。我相信,在未来5年到10年,我们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对生活的切实改变。”郭继舜说。
  不过,现阶段,人形机器人行业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卖给谁、谁在用?到底什么是机器人在现阶段能够放量的场景?
  未来2年至3年,郭继舜更为看好工业应用里面仓储和生产两个场景,因为这两个场景比较结构化、高频,同时也更容易落地,替代劳动力后也能产生相应的价值。
  再往后3年至5年,预计能看到部分人形机器人在公共服务场景落地,比如商场导购、营业员、医院导诊;5年至10年后,会看到医疗、护理、养老等领域个性化产品的落地。
  基于自身优势,均胜集团近年来在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汽车供应链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团队可以将智能驾驶里的控制器、感知规划、决策算法等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因为汽车技术是相对要求更高的车规,当这些技术迁移至工规领域,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标准化程度更高,推进降本和产业协同。
  人形机器人行业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生产制造集成,一路延伸至下游应用场景落地。其中,均普智能主要是基于生产制造的领域去做场景落地,进而整合供应链、生态链,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硬件以及必要的代工业务,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用人形机器人造人形机器人。这就是所谓的‘奇点临近’,我相信这个时间点会很快到来。”郭继舜说。
  东土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兼东土科技上海科鸿公司总经理张人杰认为,操作系统是智能体关键部件,是访问软硬件资源的桥梁纽带,对机器人尤其重要。鉴于神经网络不确定性,机器人亟需更安全可靠的实时操作系统提供确定技术底座。
  作为民营上市公司,东土科技定位是给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坚实可靠的自主可控底层软件,如同“淘金时代卖铲子的人”。在中国,自主可控底层软件环节有缺失,亟需补齐。张人杰强调,构建生态对技术渗透至终端产品形态至关重要,国内科技厂商应摒弃 “竞争对手” 观念,互补技术与产品形态,合力构建自主可控技术开发生态,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张人杰透露,东土科技今年上半年将发布AI机器人操作系统,旨在助力本体厂商快速原型化产品,将其早期开发精力从底层软件开发转移到产品目标特征开发。该平台架构清晰,含虚拟化、实时操作系统、AI基本框架及低代码快速原型化平台,可提供纯操作系统或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类似 “一站式”“模块化乐高”,本体厂商可按需选择。
  “人形机器人是通用AI的最佳载体。”开源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孟鹏飞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AI)。以特斯拉为例,马斯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AI体系,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和“灵魂”的问题。这一体系包括自动驾驶系统(FSD)、Dojo超算、Cortex、xAI。一旦这套体系成熟,未来软件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
  对于量产时间问题,孟鹏飞说:“从0到1万台可能需要3到5年时间,从1万台到10万台需要1到2年,从10万台到100万台可能只需1年,而从100万台到1000万台可能只需要半年。”在他看来,随着技术成熟和产能扩张,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规模会呈现指数级增长,从而实现快速扩展。
  一夜之间市场上突然出现了非常多的机器人公司,产业链会不会出现过剩?
  孟鹏飞认为,供应链不会过剩,关键原因在于其核心部件如电机、减速器、丝杠、轴承、轻量化结构件等,这些高精度零部件和材料不仅是机器人产业的基础,也是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关键瓶颈。尽管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生产规模庞大,但整体质量仍有待提升。即便短期内人形机器人尚未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这些硬件技术的持续进步也将为制造业带来显著增益。
  “我自己作为一个文科生,今天在各位老师深入浅出的分享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风语筑副总经理、新文旅内容生态部负责人张树玉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风语筑作为数字新媒体领域龙头企业,长期深耕VR/AR、AI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期待以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AI眼镜等智能端侧为载体,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应用的融合与创新。
  “对于更多不了解具身智能的老百姓而言,需要更多的转化和应用。”张树玉介绍,以风语筑即将打造落成的无锡人形机器人展厅为例,该展示厅集展示、体验、交流与合作于一体,帮助机器人产品展示升级,并围绕着其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让机器人公司可更加聚焦于硬件、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同时,将关注下游拓展的多领域应用场景。
  张树玉介绍,公司在做机器人展厅时,关注到了仿生人形机器人赛道。“我们可以让机器人以更丰富的身份去做一些二次创作。”
  张树玉展望,“文化体验+科技体验+教育赋能”有望为机器人提供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因此,风语筑成立了具身智能研究院,以研究院为开放平台,吸引更多人形和四足机器人共同开发、生态合作。
  目前,风语筑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千个数字化主题布展空间。张树玉表示,众多场馆是机器人很好的应用场景,可以利用场馆加速机器人的多样化、适应性训练。目前,公司已和松延机器人达成合作,重点突破机器人对语音、表情、手势的综合识别能力,打造“机器人AI小脑”专项能力。风语筑将开放文旅消费场景入口及数据资源,提供场景定制化设计与内容支持;松延动力则输出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及核心控制技术。
  “也许在未来的文旅场馆中,扮作‘李白’的机器人可以与人类游客互动。”张树玉展望。
  “上证·长三角科创沙龙”旨在汇聚各方力量,搭建跨界交流平台,推动技术、资本、产业链深度协同,助力长三角抢占全球硬科技竞争制高点。
  本次沙龙指导单位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联合举办单位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市浙江商会、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上海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CDI开发区创新发展大会,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提供特别支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提供独家学术支持。
  作者:孙小程林玉莲李兴彩杨翔菲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