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泸州老窖(000568.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设立了
泸州老窖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
泸州老窖商业发展(北美)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境外子公司,通过开展契合当地市场消费习惯的创新营销策略,积极拓展和布局境外市场。
目前来看,
泸州老窖在海外市场的业务虽然占比仍较低,但业务增幅相对比较可观。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
泸州老窖境外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15.7%,占据总营收的比重为0.59%。
近年来,
泸州老窖在海外市场的动作不少。
泸州老窖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才洪近期在2024中国农业国际经贸合作会议上表示,
泸州老窖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销网络,成为海外市场有效覆盖面最广、实际销售最大、能见度最高的中国白酒之一。
同时,
泸州老窖在纽约、巴黎、莫斯科、伦敦等全球主要城市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携手澳网、足球世界杯、国际乒联世界杯、WCGC等国际顶级赛事,皆旨在拓展海外白酒业务规模。
不过,不同于
泸州老窖在国内白酒产业链上拥有强势的话语权-采取先款后货的模式,公司海外业务则采取赊销模式推进。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
泸州老窖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为1875.26万元,相较于期初账面余额增加1248.67万元,增幅高达199.28%。对此,
泸州老窖解释称:“主要系境外酒类销售业务赊销影响所致。”
此外,
泸州老窖海外经销商规模呈下滑态势。截至2023年年底,
泸州老窖境外经销商数量为104家,报告期内新增2家经销商,同时减少24家经销商,期末经销商数量同比下滑17.46%。
事实上,不仅是
泸州老窖,近年来,中国白酒“出海”声浪渐高,但是遇到的挑战也不少,包括技术标准、关税、消费税、文化以及商业模式等难题。
据记者梳理,在2023年9家公布海外销售业绩的白酒上市公司中,仅
贵州茅台(600519.SH)、
五粮液(000858.SZ)出口额超过10亿元,其中茅台海外营收约43.5亿元,
五粮液出口额约10.04亿元,
水井坊(600779.SH)等其余上市公司海外营收皆不足3亿元。
行业来看,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酒总产量约629万千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白酒商品累计出口量约1.5万千升,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2%。
显然,中国白酒“出海”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