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存量竞争时代,如何抓住春节旺季动销,实现拳头产品量价齐升,成为酒企的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行业的核心命题之一。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
五粮液(000858.SZ)分段调减部分渠道2025年第八代
五粮液合同计划量,调减比例0%—50%,主要涉及专卖店和渠道运营商两大渠道。同时,
五粮液将在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试点终端直配模式,降低经销商配送成本。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减量+直配”这套组合拳充分表明了
五粮液要持续优化量价关系、捋顺真实供需的决心。而终端直配模式的试点则旨在摸清经销商的真实需求,降低经销商仓储,为经销商减负。也有市场人士将之解读为“拧紧水龙头”策略等。
“精准减量”,酝酿已久 作为拳头产品,公司在第八代
五粮液的投放上可谓“煞费苦心”,而“减量”是公司近期以来优化投放的主要方向。
早在2024年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
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就明确喊出了“第八代
五粮液只减不增”,他在大会上表示:第八代
五粮液将遵循量价平衡原则,持续优化投放节奏和商家结构,计划量只减不增。
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
五粮液第二十八届12·18共商共建共享大会上,曾从钦再次明确表示“加大力度抓好产品量价平衡,破除经销商盈利问题”。
而在今年1月上旬,“第八代
五粮液在全国多个地方已暂停供货”等消息甚嚣尘上,“稳定市场秩序、优化产品结构、构建可持续经销环境”等信息见诸报端。
显然,在过去大半年,“减量”系第八代
五粮液的关键词。而此次“分段调减部分渠道2025年第八代
五粮液合同计划量,调减比例0%—50%”与此前举措的区别在于“精准”二字。
在
五粮液此前召开的12·18经销大会上,公司总经理华涛的发言就意在“精细化/精准管理经销商”,他说道:“我们要优化激励政策,对低质量销售区域要减少甚至取消激励,最后我们要强化合同约定区域和渠道经销商管理的严肃性,对违约销售占比较大,终端服务能力严重不到位,并且屡次整改不到位的经销商,
我们将减少计划量,重新划定经销区域,重新绑定终端。”
结合上述高管发言来看,此次第八代
五粮液“分段调减部分渠道合同计划量”早已在酝酿中。
“减量”背后,意在何为? 那么“减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之一是“新增计划量向其他主销产品倾斜”。去年6月份
五粮液高管就表示:公司要降低第八代
五粮液在主品牌中的市场投放比例,新增计划量向其他主销产品倾斜。39度、1618
五粮液方面,将开展深度打造,加快打造新的增长点。45度、68度
五粮液方面,积极做好商家布局和市场运营工作,加大空白市场、潜力市场的拓展力度。
在上述高管发言后不久,
五粮液就召开了经典
五粮液全系产品战略性发布会,定位“超高端”,公司推出经典
五粮液10、20、30、50四款产品,对应的建议零售价分别为3099元、4999元、12999元以及30999元。“经典
五粮液”系列2024年销售目标约为10亿元。
“第八代
五粮液减量”背后,也意在“稳价”。在
五粮液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就特别强调了“稳价”:公司将在2025年继续深化“稳价格、抓动销、提费效、转作风”营销方针,特别是将价格稳定工作摆在首位,助力提升商家盈利空间。在稳价格上,保持核心大单品的供需平衡。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白酒频频破价”的背景下,各大酒企的当务之急确实在于“稳价”,从
五粮液、剑南春去年多次发布的《致消费者告知书》喊话电商平台可窥见一二。
对于名酒价格不稳定的原因,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一位酒企高管处获悉,还在于渠道库存、终端门店库存压力过大所致。背后的逻辑在于:在业绩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不乏酒企选择向渠道压货以推动业绩增长,但这一策略也会遭到“反噬”,即库存积压,部分渠道不堪重负后低价出售,而价格一旦过低,也会进一步降低渠道商囤货的预期。
“有酒企把货压给经销商,该方式可能会增厚业绩,但是对品牌的损伤较大。具体表现在:若酒企将货‘塞’给渠道,消费者‘喝’不了这么多,必然导致成交价格下滑,进而影响到品牌定位;之后再恢复品牌影响力将花费更大的成本和精力。”上述酒企高管说道。
“通过渠道压货实现业绩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因为目前名酒价格下滑,造成终端烟酒行不敢囤货,只敢卖一箱囤一箱。”一位白酒行业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因此,在上述白酒行业库存高企的背景下,
五粮液选择通过“终端直配试点”针对库存这一“症结”下手。
五粮液“终端直配”模式的试点意味着
五粮液通过数字化手段直接向终端销售点配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销商仓储、物流和配送成本的同时,也通过精准投放,平衡市场供需,避免过度库存等情况。
长期以来,
五粮液等头部酒企都在试图做好“量价”这道平衡题,此次推出的“减量+直配”系列组合拳推出后市场反馈如何,南都湾财社记者将持续跟踪。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