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000935&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10月21日,
四川双马(000935)发布公告,计划以16亿元收购深圳健元医药92.1745%的股权,其中包括向深圳市星银医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星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支付13.6亿元和2.4亿元。此项收购旨在增强公司的生物医药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收购后,上市公司预计将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公司表示,未来将加强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提升其核心能力,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尽管如此,公告中也提到目标公司可能面临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9月19日开始,
四川双马的股价出现连续大涨。10月23日,
四川双马再次以涨停开盘,开盘价为20.66元/股,涨幅为10.01%,但不多时即告打开涨停板,截至发稿涨幅已经收窄至5%左右。
星银医药的谋局 作为深圳健元的控股股东,星银医药似乎也有自己的布局。
2023年12月31日,深圳健元负债总额为7.33亿元,净资产为-0.62亿元,经营多年仍资不抵债。截至2024年6月30日,深圳健元及其子公司共欠星银医药借款本金4.56亿元,以及未偿还利息1.52亿元,借款本金及利息合计6.08亿元。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755928683793029251_w808h919.jpg)
2024年10月,深圳健元股权重组时,星银医药以6.08亿元向深圳健元注资,在如此操作之后,深圳健元净资产才得以转正,随后深圳健元于同月向星银医药归还了前述借款本金及利息。而在更早之前,湖北健翔于2024年3月为星银医药在
中国银行的7000万元授信额度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深圳健元、湖北健翔于2024年6月为星银医药在
建设银行的1亿元授信额度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前述担保事项将于交割日前解除完毕。
而如今
四川双马以16亿元购买,一进一出,星银医药美化了深圳健元的财务报表,转手以高价卖给上市公司,星银医药实控人刘庭福成为最大赢家。
卖水泥不如做投资 近年来,
四川双马已从过去专注水泥的建材生产商,转化为建材生产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双轮驱动”的产业投资及管理上市公司。
《财中社》发现,此次收购并非
四川双马首次入局生物医药领域,自
四川双马开拓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以来,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西藏锦合目前在管基金规模近280亿元,旗下基金的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
2024年4月,
四川双马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和谐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重点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投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
四川双马的总资产为80.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2.62亿元,本次收购所使用的自有资金,占公司总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比重分别为7.93%、8.79%。长期对现金流良好、具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让
四川双马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5.15%。
但是,
四川双马的业绩并不稳定。2024上半年,
四川双马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下降14.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75.06%。细看
四川双马的营业收入构成表可发现,2024年上半年,
四川双马水泥业务亏损约340万元,骨料业务盈利约1615万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盈利约2.21亿元。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971397002390239608_w1114h679.jpg)
在水泥行业态势低迷的当下,企业“不务正业”可能是条出路,比如产业链延伸、光伏、投资等。不过,其他行业的洗牌也在加剧。以私募市场为例,今年1-7月,约970家私募机构被注销,7月存续基金规模进一步下降,至19.69万亿元,同比下降规模达到1.13万亿元。大浪淘沙中,企业能否谋得利益、站稳脚跟,还是要各凭本事。
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多肽原料药 出于对多肽原料药领域的高度看好,
四川双马挑中了深圳健元这家行业老牌企业。
本次收购的深圳健元,成立于2009年4月,是一家多肽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企业。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多肽类原料药研发生产业务、多肽定制研发生产(CDMO)业务以及美容肽研发生产业务,公司收入以多肽类原料药业务为主。深圳健元的多肽类原料药产品主要包括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利拉鲁肽、地加瑞克和缩宫素等20多个品种,其中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5个品种已完成美国FDA DMF备案。
目前,多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对于小分子化药,多肽药物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更强的特异性;相对于生物药物,多肽药物具有免疫原性低、纯度高、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财中社》查询发现,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已超过 80余种。GLP-1受体激动剂是近年多肽类药物领域中最热门的靶点之一,全球糖尿病药物巨头诺和诺德、礼来、阿斯利康等公司纷纷针对该靶点布局了数个创新药,并已有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多个产品上市,这些药物在降糖、减重、心血管获益等适应症上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方案。
根据全球头部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预测,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60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95亿美元,并有望增长到2028年的1890亿美元;其中,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597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1360亿元。2023-2028年,全球和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6.1%和17.9%,增速显著高于2018-2023年的8.1%和4.4%。同时,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9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2%,并预计将于2028年进一步增长至98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5%。
受益于GLP-1靶点多肽类药物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深圳健元整体营业收入近年也迎来大幅增长。经审计的合并口径下,深圳健元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0亿元和2.16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8999万元和8268万元。
可以见得,深圳健元的“GLP-1”原料药是能够吸引当下投资者眼球的,而“并购重组”的话题也无疑是当前政策鼓励和情绪看好的。对于多肽行业的前景,
四川双马认为:“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多肽行业有望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支柱。同时,随着企业对医药外包服务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将为以多肽原料药及CDMO业务为核心的企业带来高速增长的机遇。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把握生物医药行业的增长机遇,将生物医药业务纳入业务板块,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伴随着需求的上升,市场却隐藏着产能过剩的潜在危机,给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从多个CDMO的扩产计划来看,行业竞争加剧的迹象已然显现。诺和诺德与礼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幅提升产能,预计到2025年,全球GLP-1多肽原料药的产能将达到饱和。根据
中金公司的估算,到2030年,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的原料药需求将达到50吨,而对于口服制剂来说,因生物利用度较低,消耗量将高达100吨。这一局面的到来,不仅可能导致价格大幅下降,也让曾经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的企业面临营收压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考虑投资GLP-1相关公司时,不仅要关注其市场份额与产能扩展计划,还需密切观察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价格的可能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GLP-1类药物显示出巨大市场潜力,但行业的生命周期推演可能会让高峰期意外缩短,预兆着价格与竞争的激烈程度上升。
在这个充满变数与机遇的市场中,如何把握GLP-1药物的投资方向,合理进行组合投资和风险控制,成为了每一位市场参与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