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
一汽富维(600742)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一汽富维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6.3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16.96%,整体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发布年度业绩的同时,
一汽富维还发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估值提升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年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在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50%以上,分红次数不少于两次,2024年股息率更是超过4%,位居行业前列。这一套市值管理“组合拳”,通过强化分红回报、优化战略布局、深化ESG治理及提升投资者沟通等多维度发力,加速推动公司价值的合理回归。
高质量发展再进一步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96% 2024年,面对汽车产业颠覆式重大变革和行业内卷、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
一汽富维在转型调整中保持经营态势稳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
一汽富维不断夯实运营管理,深入推进降本增效,深挖降本严控费用,多措并举化解压力。2024年,
一汽富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0.41亿元、8.9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3.86%、3.27%,为公司盈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另一方面,
一汽富维持续聚焦优质客户,持续推进市场开源。2024年,获得一汽集团项目111项,各子公司获一汽多品牌业务,包括一汽-大众内饰、外饰、车灯及低碳化业务,一汽丰田内饰、外饰及低碳化项目,以及一汽红旗内饰、外饰、车灯及低碳化项目。同时,公司全力开拓外部市场,市场结构逐步完善。2024年共获得外部市场业务45项。其中富维安道拓获得斯堪尼亚、奇瑞卡车、
中国重汽及小鹏汽车业务;富维东阳获得北美新能源客户、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及奇瑞汽车代工业务;富维视镜获得岚图汽车业务;富维成都延锋获得沃尔沃业务等。
同时,
一汽富维持续深化自主研发,强化体系能力提升。2024年全年研发新项目数量156个,同比增长26.6%,其中NEV占比26.4%;全年研发投入6.03亿,同比增长21.23%,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7项,发明专利12项,同比增长200%。
基于稳健的经营表现,
一汽富维在2024年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6.36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16.96%。
年度分红方面,根据
一汽富维同步发布的《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应分配股数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743,057,880股,以此为基数测算,结合三季度已发放的每10股1元的现金红利,预计2024年度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60,070,258.00元(含税)。按4月9日收盘价股价计算,公司股息率超4%,位居行业前列,持续提升的分红水平彰显对股东回报的坚定承诺。
发布估值提升计划市值管理“组合拳”推动价值回归 在发布年度业绩的同时,
一汽富维还发布了《2025年度估值提升计划》(简称“估值提升计划”),针对公司“破净”的低估值状态提出了明确的提升计划。根据该计划,为提升
一汽富维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结合公司发展规划,拟在经营质量提升、智能制造加速、现金分红等领域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和回报,坚持稳健经营,不断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在主业经营方面,
一汽富维将通过“市场洞察-经验共享-考核闭环”的机制,加速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公司将以新工艺技术导入为契机,力争2025年底实现支架类产品首件量产,高质量达成募投项目目标;同时,通过流程标准化、数据透明化、作业自动化重构各制造业务环节,赋能制造成本降低。
在智能制造方面,
一汽富维将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产品研发。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在智能座舱领域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高质量完成“十五五”产品布局规划。在产业布局发展方面,立足现有核心业务,不断丰富智能化、网联化元素的“智能座舱”品类,同时积极拓展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探索其他新赛道转型产品;推进成果转化,开创发展新格局;同时,布局前沿新技术,传统产业升级迭代;注入“智”能制造,推动数字化转型。以“精准投入+聚焦场景”为核心,结合AI技术实现效率提升,模块化开发工具降低技术门槛,推动数字化项目自主开发,培养内部数字化人才,低成本数字化,实现成本节约与估值重构的双重目标;拓展产业机会,“新质生产力”应用探索。
在ESG治理方面,
一汽富维将践行ESG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打造公益品牌,提升公司品牌效益;完善约束机制,守好风险防控合规底线。
在股东回报方面,
一汽富维表示,将持续推动控股股东、主要股东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制定并实施股份增持计划,提振市场信心。公司将平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与股东综合回报二者间的关系。
未来,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随着
一汽富维持续推进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业务及国际化布局业务,公司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叠加高分红与ESG治理优势,或将推动公司价值进一步回归。(燕云)
校对:李凌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