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纷纷通过深市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达40亿元(以上限计)。
一直以来,深交所始终将支持科技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借助科技创新固收类产品,有效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以今年为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1家公司通过深市发行31单科技创新固收类产品(含科创债和科创票据),发行规模合计达389.20亿元。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曾表示,我们将持续打好支持科技创新“组合拳”,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稳步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
“不难预料,未来交易所债市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并呈现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如科创债发行规模扩大、可转债等产品丰富;制度优化与完善,简化发行流程、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吸引更多投资者、鼓励中介机构积极参与;与其他资本市场板块协同发展,包括与股票市场、私募市场协同,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全面有力的融资支持。
发行环境持续优化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不只有上市一条路,也不只有股票一种工具,债券、可转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产品和工具也可以有所作为,能够提供‘接力棒’式的融资支持和服务。”吴清表示。
近年来,交易所债市在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这背后则离不开制度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具体来看,在发行制度上,针对科技企业发行债券,尤其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出“绿色通道”政策,深交所对符合条件的“硬科技”企业实行科创债“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极大缩短了发行周期,让企业能迅速获取资金,把握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机。另外,2024年修订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7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2024年修订)》,优化发行主体范围,使得更多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企业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在信息披露制度上,鉴于科技企业业务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交易所明确不同类型发行人的科技创新属性、业务开展、募集资金使用等信息披露要求。督促企业详尽展示研发投入、知识产权、项目进展等关键信息,像对科创投资类及科创孵化类发行人,精准规范其信息披露要点,提升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全面评估企业价值与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科技企业债券市场。
另外,增信制度也在不断健全。为解决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受限、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联合中证金融、地方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构建“央地合作增信”等模式。例如,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以“央地合作增信”模式簿记发行私募债券23天楹GK,完成了深交所首单民企蓝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这些制度层面的改革举措,构建起交易所债市支持科技企业融资的坚实基础,助力债券、可转债等多样化产品和工具充分发挥“接力棒”式的融资支持作用,推动科技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参与主体愈发多元 得益于发行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行科创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源实力和广泛的产业布局,积极利用科创债资金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助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例如,山西
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蓝焰控股”)3月17日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完成山西
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的发行工作。据了解,该期债券发行规模为5亿元,债券期限为2+3年期,票面利率为2.40%,创全国无担保AA小公募产业债历史新低。
蓝焰控股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发行创下全国无担保AA小公募产业债历史新低,不仅完成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又一次亮相,同时也展现了市场投资者对
蓝焰控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认可。”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锚定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力以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民营上市公司则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创新活力强的优势,利用科创债资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商业模式创新。
例如,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公司于深交所发行10亿元科创债,认购倍数达3.55倍,票面利率2.80%,创2015年公司债改革以来AAA级民营企业发行同期限公司债券票面利率最低。
上述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债券的成功发行有助于发行人把握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机遇,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数字化推动效率变革、低碳化引领绿色转型方面获得长效动力。
展望未来,深交所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充分用好科技创新债券功能,继续完善精准支持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产品供给、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优化资金链,持续提升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资金高效流入科技与创新领域,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助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