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砍价+1.5亿补税,中国中药除税后溢利跌98.5%!,华润三九最新消息,000999最新信息

《 华润三九 000999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集采砍价+1.5亿补税,中国中药除税后溢利跌98.5%!
2025-03-28 13:19:00

  3月25日,中国中药(00570)发布2024年财报:营收165.1亿元,同比下滑8.9%;除税后溢利仅2077万元,较上年13.96亿元下跌98.5%。业绩下滑主要受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降价、中药材成本高位运行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剔除资产处置等特殊因素,调整后净利润6.36亿元,同比仍腰斩54.5%。
  核心业务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营收分别增长17.9%和14%,但中药配方颗粒收入下降23.5%。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0.35港分的末期股息及8.30港分的特别股息,并委任黄鹤女士为副总裁。
  政策“降价刀”砍向核心业务
  《财中社》发现,中国中药昔日的业绩支柱——中药配方颗粒业务遭遇滑铁卢。2024年该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3.5%至69.72亿元,毛利率从65.5%下降8.6个百分点至56.9%。
  作为占据全国54%配方颗粒国标份额的龙头企业,中国中药的业绩与政策风向强相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纳入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覆盖范围,20个省(区、市)已实际执行集采。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省级联盟带量采购导致价格体系崩塌,叠加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被迫以价换量。对比同行,华润三九(000999)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实现配方颗粒业务15%的增长,佐力药业(300181)也因国标备案品种增加而营收上涨145%,中国中药如今的局面明显被动。
  财报亮点来自中药饮片业务,营收增长17.9%至33.15亿元,但23.2%的毛利率难以扛起盈利大旗。更严峻的是,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减少13.1%至5.96亿元,且公司资源主要向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及工艺优化倾斜。券商分析,这或将削弱其长期竞争力,尤其在中药国际化进程中面临“掉队”风险。
  过亿补税侵蚀利润,剔除后仍同比下滑90%
  净利润的急速下滑,除主业疲软外,1.534亿元的历史补税及滞纳金成为关键推手。
  2024年8月21日,公司公告披露附属公司需补缴2017-2023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款,其中1.028亿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减少归母净利润1.29亿元。若剔除该因素,除税后溢利或可维持在1.3亿元左右,但仍同比下滑90%。
  这场补税风暴不仅暴露企业税务合规体系的重大缺陷,更凸显医药行业强监管趋势下的生存压力——反腐纠风、医保控费等政策持续挤压灰色空间,合规成本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隐性门槛”。
  私有化三次“折戟”
  业绩连年低迷让中国中药陷入“估值洼地”。
  2024年2月,公司第一大股东国药集团宣布以每股4.6港元的价格启动私有化,总代价约154.5亿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3.43港元溢价34.11%。这是继2021年、2022年后,国药集团第三次尝试私有化,前两次均因估值分歧与政策障碍作罢,此次虽推进至关键阶段,最终因境外直接投资审批未通过,于10月18日宣告失效。消息公布后,股价收盘跌35.08%至2.48港元,市值较前一日蒸发超60亿港元,成为2024年内港股私有化失败案例之一。
  中国中药的困境亦是行业缩影。
  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省际集采接续进行,价格下行压力未减,而中药材成本波动加剧盈利不确定性——2024年上半年原料价格上涨曾导致多家企业毛利率承压,直至下半年原料价格指数回落才略有缓解。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路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但企业需在“保质量”与“控成本”间找到新平衡点。
  发布年报同时,中国中药宣布委任黄鹤为公司副总裁。
  黄鹤,46岁,200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具备高级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审计师资格。其工作履历丰富:2004年至2018年,历任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现称中国中药有限公司)营运稽核部经理、战略规划部经理、审计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运营总监;2017年至2025年3月,历任中国中药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截至3月28日早盘,公司股价报2.03港元/股,跌幅1.46%,总市值102亿港元。
(文章来源:财中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