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001256&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88535&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11月24日星期日,
炜冈科技(SZ001256,股价16.40元,市值23.39亿元)突然召开了一次紧急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一项重大交易:公司拟以1.49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杭州曙辉实业持有的衡所华威9.3287%的股权,随后将这部分股权转卖给科创板公司
华海诚科(SH688535,股价87.13元,市值70.31亿元),后者将以发行可转债的方式支付对价。11月26日,公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
炜冈科技股价跌停,次日继续下跌3.59%。
炜冈科技的这笔交易看似复杂,但实际上是一次典型的“过桥投资”。这种操作的风险极高,且收益并不确定。
首先,
华海诚科能否顺利完成对衡所华威的收购存在不确定性。类似收购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是
华海诚科还是
炜冈科技,都未详细说明若收购不成功,这部分股权将如何处理。
炜冈科技原本只想做一个“过桥”角色,但如果“过桥”不成最终成为长期投资,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
炜冈科技在公告中也承认,该项目存在“不能及时有效退出等风险”。
其次,衡所华威的估值风险不容忽视。根据1.49亿元收购9.3287%股权计算,衡所华威的估值约为16亿元,对应的2023年市盈率高达53倍。即便衡所华威有较好的成长性,这一估值也已经相当高,
华海诚科继续抬高估值的空间有限。此外,如果两次估值差距过大,可能会在监管环节面临更多质疑。因此,
炜冈科技想要通过这笔交易赚取高额差价的可能性很小。
即便
华海诚科最终完成收购,
炜冈科技能否实现预期收益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华海诚科向
炜冈科技发行的可转债条款非常简单,几乎没有常见的有利于持有人的保护条款。可转债的转股价为56.35元/股,而
华海诚科11月27日的收盘价为87.13元,理论上可转债有54.62%的盈利空间。然而,这些可转债在12个月内不得转让,转股后的股份还需继续锁定,直至限售期限届满,总计36个月。这意味着
炜冈科技需要等待至少3年才能自由处置这些股份,期间
华海诚科的股价走势将直接影响
炜冈科技的最终收益。
此外,这些可转债的票面利率仅为0.01%,几乎等于零利率,远低于常见可转债的高个位数利率。更关键的是,这些可转债没有设置向下修正条款,若
华海诚科股价大幅下跌,
炜冈科技最终只能等到可转债到期收回本金。
综上所述,
炜冈科技的这笔“过桥投资”本质上是一次高风险的证券投资,公司最终能否获得高收益完全取决于
华海诚科未来几年的股价表现。投资者在面对此类交易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