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鸿万立深绑造车新势力 毛利率25.46%高行业均值近2%,多利科技最新消息,001311最新信息

《 多利科技 001311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泰鸿万立深绑造车新势力 毛利率25.46%高行业均值近2%
2025-04-09 14:21:00

  又一家国内汽车配套领域的头部企业登陆A股市场。
  4月9日,N泰鸿(603210.sh)上市首日以30元的集合竞价开盘,较8.6元的发行价格,上涨249%。反映出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这家头部企业的认可。
  据了解,泰鸿万立是国内汽车结构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深度绑定长城汽车、吉利集团、特斯拉、“蔚小理”等大型主机厂,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20余年。
  目前,泰鸿万立已形成以结构件、功能件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并配套核心客户在浙江台州、浙江湖州、河北保定、山东济南、山西晋中、上海奉贤设有八个生产基地。
  财务数据方面,泰鸿万立的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10.11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6.8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2021年的8202.05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1.7亿元。公司近三年业绩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具备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
  如今,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泰鸿万立将进一步加速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我们要抓住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契机,紧跟下游整车厂商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泰鸿万立董事长应正才如是强调,深入发展用于新能源车型的零部件配套,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
  加速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
  “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可获得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增长幅度。”泰鸿万立深刻认识到汽车及其配套行业的发展机遇,主动响应汽车电动化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先发优势。
  2021年~2023年,泰鸿万立应用于新能源车型及通用车型的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5.28亿元、9.74亿元和11.16亿元,收入占比合计分别为59.71%、73.42%和80.63%,收入金额及占比不断上升。
  其中,应用于新能源车型的结构件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7.13%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9.13%;应用于新能源车型的功能件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7.52%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18.40%。
  “公司正逐步由以传统燃油车型应用为主逐步转变为新能源车型、通用车型为主。”泰鸿万立表示,公司主要客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推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新能源产品,公司紧密契合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客户需求,并及时调整优化自身业务结构,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相关客户资源并积极承接相关订单,推动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
  泰鸿万立认为,公司对新能源销售的增长具备可持续性。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程度的逐步提高、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将加速渗透市场,为公司配套供应新能源产品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持。
  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泰鸿万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开拓了与TS公司、极氪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X公司、小鹏汽车、广汽埃安、银河等知名车企的合作关系并成为一级供应商。同时,也是宁德时代无锡振华、海斯坦普、赛科利等知名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合作伙伴。
  据问询函回复披露,截至2024年8月,公司已取得25项新能源车型零部件定点,其中有14项计划于2024—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体来看,2024年进入量产的合作项目涉及零跑B11、理想X04、X公司MS11、T公司等品牌热门车型;而2025年进入量产的合作车型则包括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蔚来Firefly、理想W02、理想W04、理想W05、零跑A01、SMART的HY11等。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是两大趋势。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流。”应正才认为,“智能化将改变汽车的定义,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将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显然,行业变革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为泰鸿万立这样的头部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技术实力推高毛利率水平
  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核心技术就是抢占更多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底气。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泰鸿万立高度重视技术团队和研发体系的建设。目前,泰鸿万立已拥有120项专利、其中25项为发明专利,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形成了“汽车冲压件高效率低能耗自动焊接技术”“大吨位重型车身件冲压应用技术”“自动化冲压生产技术”等在内的18项核心技术,具有技术研发优势。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向轻量化、自动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并不断演进。泰鸿万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核心技术体系,主要产品的技术路线与上述行业技术迭代趋势匹配。
  以轻量化为例,泰鸿万立已经形成了“汽车侧围轻量化技术”“高强度板及制品轻量化技术”等多项轻量化技术,开发了多品类铝制结构件产品。在研项目方面,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轻量化铝压铸应用技术”,研发目标为实现轻量化提升35%左右、零部件过程PPM降低至50以内、产品整体利润提升5%-8%。
  自动化方面,公司已形成“自动化冲压生产技术”“汽车车门高强度铰链自动化生产技术”等多项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及智能化生产水平。在研项目方面,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冲压件的冲压装置应用技术”,研发目标为实现生产自动化效率提高25%、人员减少3人、停机异常减少80%。
  平台化方面,整车企业的采购体系逐渐转变为集成化的模块部件采购,以缩短车型开发时间,提高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水平。泰鸿万立顺应行业内零部件模块化、平台化供应的趋势,深度介入到整车企业的开发构成中,进入了吉利集团旗下浩瀚、CMA、PMA以及长城汽车旗下A30、B30、ES11等多个汽车架构平台的供应链体系,具备较强的总成零部件和平台通用零部件设计开发能力。
  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塑造了泰鸿万立产品质量优势的同时,还获得了“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比如,泰鸿万立通过自主开发模具,公司能够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及时响应和协同客户需求、保障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与同行业相比,泰鸿万立具有的技术竞争优势是得益于长期的研发投入。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173.68万元、4944.96万元、5210.19万元和2316.7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4%、3.35%、3.37%和3.14%,占比相对稳定且金额呈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的持续投入不仅给泰鸿万立带来了技术上的领先,还获得了比同行更高的毛利率水平。
  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泰鸿万立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07%、24.26%、25.46%,持续上升。根据主营业务的相似性,选取博俊科技华达科技多利科技威唐工业、以及联明股份为泰鸿万立的可比上市公司。对比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3年度可比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2.51%,相较而言,泰鸿万立的毛利率水平处于同业的中高位区间,且高出同业均值2个百分点。
  拥有领先研发技术实力与较高盈利能力的泰鸿万立,将紧紧抓住登陆资本市场的契机,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努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做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领先者,我们的愿景不会改变。”应正才如说是。
  (本文基于公开数据与资料分析,尚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产业资本)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