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林晓丽)作为稳股市政策工具之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甫一启动,反响强烈。10月20日下午,
中国石化、
招商蛇口、
招商港口、
招商轮船、
广电计量、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嘉化能源、
阳光电源、
玲珑轮胎、
中远海发、
福赛科技、
兆易创新等众多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截至当日18时,已有23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按披露上限计,涉及贷款金额累计已超百亿元。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首期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即日起21家金融机构可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贷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据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
其中,
招商蛇口获得A股首单回购贷款。10月20日,
招商蛇口发布公告显示,招行深圳分行拟为
招商蛇口的股票回购项目提供不超过7.02亿元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12个月,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且不超过市场利率。
A股首单增持贷款则花落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中国石化集团与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授信协议,获得7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专项用于
中国石化集团在本轮增持及未来新一期增持计划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
中国石化的A股股份。
中国石化随后又发布公告显示,公司与
中国银行已签订授信协议,据此获得不超过9亿元的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公司在A股市场进行的股份回购。
国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承超表示,当前不少公司股价价值被低估,上市公司有较强的回购意愿,专项再贷款的推出则帮助上市公司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500多家公司实际实施股份回购累计超过千亿元。这两个数据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1196家和914.15亿元。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