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
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在今天(10日)开幕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环保产业为支撑,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李高说,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增强,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PM2.5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已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了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二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45%以上。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介绍,全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近年来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随着大气、水体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治理市场新建需求有所收窄,增速趋缓,污染治理市场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同时,环保企业正加速向“双碳”领域拓展。
李高表示,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要锚定“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攻关,充分发挥产业在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要着眼长远,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我国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持续发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李高说,当前,环保产业要强化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聚焦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碳捕集利用封存、新污染物治理等关键领域,努力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信技术,加快数字赋能,培育产业新业态,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布局,构建智慧环保产业生态,提升环境监测预警、污染溯源治理的数智化水平。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速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李高表示,环保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主动服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构建资源利用体系,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特征,深化全球环境气候治理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李高表示,环保产业要完善多边对话机制,深度参与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议程,主动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推动清洁环境技术装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协同,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深化标准互认,加强碳排放核算标准互通。重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协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于4月10日至12日在京举办,汇集1000余家企业,以及各省(区、市)展团和各国国家展团参展。同期举办的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包括主宾省市成果发布及供需对接、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循环利用与处置等成果发布,以充分展示生态环保产业践行“两山”理念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新成就。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