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指出,展望2025年,端侧AI多终端落地、手机市场温和成长,部分环节渐进式升级将引领消费电子行业成长,建议关注AI手机/AIPC等带来的新换机周期及硬件升级、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的创新、光学行业重启升规升配三大投资机会。
核心逻辑 1.2024年1—10月中国手机产量为13.39亿台,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9.5%,其中2024年1—10月中国智能手机产量为9.90亿台,同比增长10.0%,智能手机的份额进一步增长。2024年1—10月手机产量环比略微减少。2024年1—10月,中国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为2.78亿台,同比增加3.0%。其中,10月份微型计算机产量为2856.1万台,同比增长4.6%,环比出现7月份以来首次降低,但从月度产量来看,整体趋于稳定。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3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布扩围实施“两新”工作,将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根据IDC,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至3.16亿台,连续实现5个季度的同比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2%至6878万台,连续4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看好国补政策落地,消费电子需求持续提升。
3.CES 2025即将召开,本次展会预计重点围绕AI与消费电子产品、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融合展开。芯片厂商预计将密集发布一系列新品,PC整机厂商也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推动AIPC产业加速落地。汽车领域传统车企发布多项智能化新品,自动驾驶及零部件企业将展示技术和产品最新进展,覆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到完全无人驾驶领域。智能家居方面得益于科技巨头赋能,家居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预计带来更多新体验。
4.多终端应用落地,关注AI手机/AI PC新换机周期、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AI自动驾驶加速渗透。1)AI手机方面,2024年4月以来各厂商发布的AI旗舰机纷纷将语音助手升级为智能体,Counterpoint预计2024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将达11%,并将于2027年提升至43%。关注苹果及安卓品牌带动AI手机硬件创新;2)AIPC方面,AIPC产品陆续发布,Anthropic推出的“接管电脑”智能体推出有望推动进程加速;3)AI可穿戴方面,从终端形态来看,AR/MR具备透视能力并搭载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可实现素材实时获取及内容虚实结合显示,有望成为多模态AI更优载体;此外,2024年AI眼镜品牌百花齐放,轻量化成为发展趋势,未来叠加显示功能有望成为独立终端;4)AI自动驾驶方面,展望2025年,L2+智驾有望下沉,看好2025年车载光学用量增加和像素升级。
利好个股 开源证券指出,AI手机换机需求叠加国补激励,2025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有望显著增长,上游零组件和IC厂商有望在叠加稼动率等因素情况下表现出更大业绩弹性。受益标的:(1)品牌整机:小米集团-W、
龙旗科技,
华勤技术、
光弘科技;(2)手机零组件:
领益智造、
蓝思科技、
立讯精密、
鹏鼎控股、
比亚迪电子、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
电连技术、
欧菲光;(3)IC和元器件:
艾为电子、
格科微、思特威、
汇顶科技、
顺络电子、
唯捷创芯、
美芯晟。
东海证券指出,行业需求缓慢复苏,国内技术不断进步,长期看电子科技行业的成长机遇依然较大。建议关注:(1)AIOT板块,关注
乐鑫科技、
恒玄科技、
瑞芯微、
晶晨股份。(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
海光信息、
龙芯中科,光器件关注
源杰科技、
长光华芯、
中际旭创、
新易盛、
光迅科技、
天孚通信。(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
中船特气、
华特气体、
安集科技、
鼎龙股份、
晶瑞电材、
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
华海清科、
富创精密、
新莱应材。(4)消费电子周期有望筑底反弹的板块。关注CIS的
韦尔股份、思特威、
格科微,射频的
卓胜微、
唯捷创芯,存储的
兆易创新、
东芯股份、
江波龙、
佰维存储,模拟芯片的
圣邦股份、
艾为电子、
思瑞浦,功率板块的
新洁能、
扬杰科技。
本文内容精选自以下研报:
东海证券《电子行业周报:消费电子国补落地,关注AI主线下的CES 2025》
中信建投《CES全球消费电子展2025前瞻》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2024|消费电子和家电产业生产状况(先进制造数解第10期第6篇)》
中金公司《联合解读“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中金公司《2025年展望 | 消费电子:端侧AI新元年》
开源证券《电子行业点评报告:消费电子国补与AI终端共振,手机链有望量价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