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近日发布《2024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共有11家券商获评A类;绝大多数券商评级为B类,共66家;19家券商被列入C类,其中,银河证券评级从B类滑至C类,
浙商证券则遭遇“滑铁卢”,从2023年的A类“连下两级”落至C类。
从评价结果来看,只有财信证券、
长城证券、华泰联合、
中信证券4家券商2024年和2023年均获得A类评级,华泰联合、
中信证券更是连续三年被评为A类。
东方证券、
国泰君安、
海通证券、
申万宏源、
招商证券、
中泰证券、中邮证券则是2024年新增的A类评级券商。
第一创业承销保荐、金元证券、
南京证券、申港证券、湘财证券、
信达证券、
浙商证券和
中金公司暂别A类。
B类券商占比近七成,能看到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
广发证券、平安证券、
天风证券等券商的身影。
此外,2024年有19家券商该评级为C类,占比近两成。其中,川财证券、
东北证券、国都证券、国融证券、
红塔证券、华创证券、华金证券和
华西证券已经连续两年被列入C类名单。
和2023年相比,2024年有17家券商评价结果名次有所提升。其中,
东方证券、
国泰君安、
海通证券、
申万宏源、
招商证券、
中泰证券、中邮证券等7家券商从B类升至A类。国盛证券、金圆统一、开源证券、
山西证券、
西部证券、
西南证券、甬兴证券、中山证券、中天国富和
中原证券则是从C类升至B类。
名次下滑较明显的是
浙商证券,从A类跌落至C类,连下两级。此外,从A类跌至B类的券商有
第一创业承销保荐、金元证券、
南京证券、申港证券、湘财证券、
信达证券、
中金公司;从B类跌至C类的券商包括东莞证券、
东兴证券、华宝证券、华龙证券、华兴证券、瑞信证券(中国)、瑞银证券、万和证券、银河证券。
(注:母子公司均开展投行业务的,合并评价。其中,
东方证券承销保荐与母公司
东方证券、
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与母公司
申万宏源证券、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与母公司
长江证券、中德证券与母公司
山西证券合并评价。)
图片来源:证券业协会
据记者了解,根据现行《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下称“《评价办法》”),执业质量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单项评价得分排序后20%的,不得列为A类。评价期内证券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被证监会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存在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情形,或者证券公司被证监会暂停、撤销业务资格的,评价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
另外,评价期内证券公司因投行业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发行人、上市公司因投行业务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立案调查、且其违法违规或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与证券公司构成重大关联的,证券公司评价分类也不得确定为A类。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有多家头部券商被证监会立案。譬如,10月,
中金公司因涉嫌思尔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立案。4月,
中信证券、
海通证券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
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去年9月,中证协又于对《评价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征求意见。此次修订内容聚焦于完善股票保荐业务执业质量履职尽责评价指标;突出对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优化“投行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项评价指标;压实承销机构定价责任,新增“新股估值定价能力”专项评价指标。从“三年两改”的频率和修订内容来看,监管部门正在进一步细化《评价办法》标准,强化券商在保荐履职、新股定价、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感,成为督促券商提升执业质量的重要抓手,引导券商当好“看门人”。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