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日前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32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药、
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专家表示,新政策将持续促进临床试验提质增效。
在融资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发挥好市级200亿元、区级100亿元两级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协同作用。2025年重点储备和服务不少于10家本市拟上市医药企业,推动其在北交所等市场的上市进程。
“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可以尝试对有重点帮扶禀赋的药企、第三方,予以直接投资。”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在药品重大立项攻关过程中,需要论证产业基金和专项资金资源参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还要针对医疗机构在临床科研创新方面的差异化具体需求,从产业基金给予支持,并对接药企。
若干措施还提出,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园,推进设立国家生物技术学院,启动建设北京临床研究中心,集中落地国际药企研发创新中心,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开展全球领先的临床研究和技术转化。
记者注意到,北京已连续两年推出专项政策扶持创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在2024年4月17日曾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
仲崇明分析,相较于2024年的政策,今年的新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全球同步药物和疫苗临床试验,对百济、科兴等全球化成绩卓著的企业给予支持,强调
中国医药产业振兴将助力全球健康。此外,新政策还支持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开发更精准快速、低成本的诊断筛查试剂和药物,并鼓励相关医疗机构、跨国公司、本土企业协同研发。
北京市医保局表示,若干措施为北京创新药和
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有助于激发创新医药企业整体活力。(刘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