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行情回暖,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机构为了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和了解市场动态,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调研。
数据显示,10月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次数合计超3.7万次,相比9月调研次数翻倍增加。其中,券商机构调研最为积极,
中信证券、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机构月度调研次数超300次,博时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等基金公司也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调研的覆盖。
机构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模式、市场前景、竞争态势等。业内人士指出,当市场行情回暖时,机构更加看好市场前景,因此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调研,以找到具有潜力的投资目标。
机构调研次数翻倍增加 随着今年9月底以来多项重量级政策密集发布和落地,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再加上10月份正值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期,机构调研热情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10月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次数合计约为3.74万次,相比9月份的1.78万次,增长了109.96%。
分机构来看,证券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调研热情最高。
中信证券10月合计调研次数达437次,为调研次数最多的机构。
中金公司10月合计调研次数为405次,仅次于
中信证券。此外,
中信建投、
华泰证券、
长江证券、
海通证券、
广发证券、
天风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的调研次数不低于300次。
公募基金也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调研的覆盖,无论是参与调研的机构数,还是参与调研的次数,均有增加。其中,博时基金、嘉实基金10月合计调研次数超过200次。招商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10月调研次数不低于100次。
私募机构方面,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月调研次数为128次,相比9月的40次明显增加。鸿运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10月调研次数为107次,相比9月的32次也有明显增加。此外,深圳中天汇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私募机构10月调研次数不低于50次。
10月参与调研的保险机构数量和次数也在增加,数据显示,10月98家保险机构合计调研次数为890次,9月88家保险机构合计调研次数为483次。
外资机构方面,10月277家外资机构调研次数为1053次,9月276家外资机构调研次数为669次。其中,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IGWT INVESTMENT、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等10月调研次数排名居前。
高瓴等现身调研 作为专业的投资者,在市场回暖之际,机构往往更善于抓住市场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9月,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出现在上市公司调研机构名单中,但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月接连调研了
东方雨虹、
宏华数科2家上市公司。
珠海高瓴仁远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10月18日调研了
豪迈科技,今年以来,该机构首次出现在调研机构名单中。
珠海高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月调研了
水羊股份、
丸美股份2家上市公司,9月调研了
怡合达。
IDG资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月调研了
传音控股,为该机构今年以来首次参与上市公司调研。
红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今年以来现身调研次数较少,但10月已调研
远东股份、
水羊股份2家上市公司。
此外,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月调研了
中联重科、
公牛集团、
中微公司等29家公司,相比9月调研公司数量明显增加。
高毅资产也在10月加大了调研覆盖,一个月内调研了57家上市公司,包括
新产业、
中微公司、
石头科技、
凯莱英、
紫光国微等。
红杉资本全球10月调研了
华阳集团、
东鹏控股、
塔牌集团等7家公司,9月仅调研了
怡合达。
稳步上涨将持续 机构调研热情高涨的背后,市场行情随着内外政策信号的持续释放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正在逐渐回暖,活跃资金持续入场,为市场提供了较强的支撑。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A股当前仍处于活跃资金持续入场主导下的政策博弈交易阶段,政策预期主导短期行情,政策信号依然积极,已落地政策初见成效,以个人投资者为代表的活跃资金持续入场,短期内成长风格弹性更大,待政策落地全面起效、价格信号验证企稳后,机构资金或将迎来积极入场时机,稳步上涨的行情将持续更长时间,届时,绩优成长和内需板块预计将持续占优。
华安证券表示,政策预期依旧向好,基本面呈现改善迹象。高频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出现改善迹象,后续政策预期依旧向好,特别是宏观层面有望推动此前在决策程序中的财政增量政策落地,临近年末对明年政策定调预期较为积极。整体而言,风险仅来自于外部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但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
中金公司的观点称,对中国市场而言,美国大选的影响除了体现在情绪上外,最为直接的就是贸易与产业政策。在当前内需依然疲弱的情况下,外需和出口链能否维持韧性是关乎未来增长的关键,也将直接决定市场期待的增量刺激政策是否紧迫。美国大选结果与出口直接相关,直接决定贸易壁垒是否会大幅升级,特朗普关税或较大程度拖累出口与增长,哈里斯冲击相对较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