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在浙江调研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浪潮,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二)券商最新研判 兴业证券张忆东:中国股市性价比更优,立足新质生产力和改革两大主线 1、牛市的大浪潮已经开始。
首先看资金面,美国经济可能是一个软着陆再复苏的格局,前差后稳。整体来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而言,总体上中性偏正面。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核心变量。12月的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讲得很清楚,中国的货币政策在2025年将实施超常规的适度宽松。
内部要高质量化债、推动内需、推动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先化解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低利率的货币环境。所以不只在2025年,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低利率的货币环境都将持续,从而去提升消费信心,化解债务压力,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
另外,明年的货币政策更多是通过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去激发信用创造,不再是通过简单的政策工具即降息、降准。所以,我们对降息降准的空间保持理性不过度乐观。流动性不是极度充裕,而是合理充裕,重点是怎么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2025年上半年如果有贸易摩擦,不排除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区间有所扩大,但不会形成趋势性的贬值压力与贬值预期。汇率依然会保持相对强势,会双边波动,而非单边大幅贬值。我们的结论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但宽松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对非美货币保持强势。这是我们对中国货币政策环境、流动性以及无风险收益率的大致判断。
2、明年A股可能是牛市主升浪。
对于基本面要淡化GDP,最终要落实到EPS,落实到ROE,落实到跟股市相关的基本面。我们的牛市只有一个半牛市是“美式牛市”,其他牛市都是在经济相对低迷时,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解决经济中的困难。2006、2007年的牛市,是完整的“美式牛市”,即从基本面好转传导到股市走牛,2018、2019年的核心资产牛市,是半个“美式牛市”,主要是核心资产走牛。
更多时候是在宏观经济相对低迷时,通过盘活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亮点,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次的逻辑也很相似。正因如此,9月26日之后,我们提出“做多中国的反转逻辑”。基本面的关键变量不是宏观经济的大起大伏,明年的宏观经济很难大起,也很难大伏,而在于变革和科技创新,中美都是如此。
特朗普2.0的政策更多也是以大规模减税为核心,再叠加刚才讲的放松管制,有利于美国中小企业的资本开支提速,有利于制造业,以及科技服务、AI应用等。随着前几年拜登政府颁布芯片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再叠加AI浪潮。考虑到明年的减税和放松监管,美国的设备投资和软件投资在2025年很可能会迎来高增长阶段。
3、聚焦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及股东回报。
中国经济明年比较平稳,但结构会比较精彩。外需挑战会加大,地产以及地方政府的化债依然会对经济有所拖累但已经减弱了,消费可能稳住。在消费稳住的情况下,再看股市基本面结构亮点,主要在三个方面,聚焦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及上市公司的股东回报。
第一,新质生产力。首先是AI的应用,特别是AI在to c的智能终端,手机、眼镜、耳机等,在明年很可能像2012-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当时很多人讲“互联网+”,现在叫“AI+”,AI未来的发展存在倍数效应,可能是“AI x(乘)”即进一步的相互融合。其次是
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人形
机器人,还有机器狗、机器狼等,在某种程度上和AI应用相辅相成。这两条主线有可能贯穿这一轮A股牛市。
全球科技创新对中国产生共振。中国自立自强的外部压力在2025年会进一步增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所以,半导体、数字经济、信创、自主创新的科技领域会衍生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半导体,国芯国造,芯片的中国制造在明年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趋势,基本面改善有望从梦想照进现实。
第二,内需。内需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首先传统行业传统领域并购重组带来的供给侧出清。比如,消费、周期、制造、TMT、金融、地产这些领域,供给出清面临拐点,会进一步推升并购重组的高潮。这些公司有可能迎来困境反转的机会。明年促消费政策的趋势已经确立,情感消费会进一步“火上浇油”,这是第一个新需求。AI端侧或云侧的新供给所带来的新消费业态、新消费模式、新场景,包括新的服务。
第三,资本市场的变革,提振股东回报。发达经济体在次贷危机之后,经济长期低迷,但股市都不错,长牛背后的基本面逻辑也很清晰,即回购注销。今年以来,特别是“9·24”以后,央行、证监会以及国资委都纷纷出具文件,鼓励提振股东回报。央行出具了3000亿的回购和增持专项再贷款,通过提振资本市场来鼓励优质上市公司、核心资产加强回购注销以及分红,从而支撑股价走强。进而再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并购重组、资本运作,从而形成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的共振。
(三)券商行业掘金 开源证券:豆包超预期,重视AI应用机会 1、12月18日-19日,2024年冬季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于在上海举行,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公布了豆包大模型家族的全系列升级,涉及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豆包通用模型pro、HiAgent1.5等。模型调用量快速增长,B端应用有望加速渗透,截至12月中旬,豆包通用模型的日均tokens使用量已超过4万亿,较5月首次发布时增长了33倍。
最近3个月,豆包大模型在信息处理场景的调用量增长了39倍,客服与销售场景增长16倍,硬件终端场景增长13倍,AI工具场景增长9倍,学习教育等场景也有大幅增长。快速增长的调用量彰显AI需求高景气,大模型多场景覆盖能力有望加速AI应用在B端加速渗透。
2、发布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豆包大模型家族全面升级,拓宽AI应用场景。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具备更强的内容识别能力、理解和推理、视觉描述等能力,在教育、旅游、电商等场景具有广泛应用。视觉理解模型进入“厘时代”,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输入价格为0.003元/千tokens,一元钱可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比行业价格低85%。
我们认为豆包视觉理解模型性能优异同时成本大幅下探,为大模型场景使用打开天花板,在金融、医疗、建筑、地理、体育、物流等应用前景广阔。豆包通用模型pro完成新版本迭代,综合任务处理能力较5月份提升32%。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将在2025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服务。即梦AI展示了新一代图片生成模型和动态海报功能。豆包大模型迭代超预期,有望催化国产AI应用繁荣。
3、投资建议,我们持续坚定看好AI应用及算力方向,豆包大模型受益标的包括
汉得信息、
中科创达、
汉仪股份、
海天瑞声、
神州数码、
新致软件、亚信科技、
乐鑫科技、
移远通信、
中科蓝讯等。
AI应用领域,推荐
金山办公、
科大讯飞、
同花顺、
恒生电子、
焦点科技、
致远互联、
鼎捷数智、
上海钢联、
彩讯股份、
拓尔思、
普元信息、
税友股份、金蝶国际等,受益标的包括
汉王科技、
兴图新科、
三六零、
华宇软件、
福昕软件、
通达海、
新点软件、
泛微网络、
润达医疗、
万兴科技、迈富时等。
算力领域,推荐
淳中科技、
海光信息、
中科曙光、
浪潮信息等,受益标的包括寒武纪、
紫光股份、
工业富联、
景嘉微、
远东股份等;华为昇腾生态,推荐
软通动力、
神州数码、
卓易信息、
中国软件国际等,受益标的包括
高新发展、
广电运通、
烽火通信、
拓维信息等。
国金证券:人形机器人0-1放量在即,华为加码助力国产链崛起 1、由于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持续提高,人形
机器人具备持续增长的确定性需求。当前,短期供给决定需求。国内外多家科技公司纷纷加码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配套体系日渐完善,推动人形
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马斯克预计2025年特斯拉人形
机器人有望小批量量产,部署或超1000台。
2、今年9月,华为具身智能产业中心成立。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并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3、这一新中心将整合华为的先进制造实验室、云EI产品部及多项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能力,共建关键技术平台。
12月7日,华为极目机器注册资本由8.7亿元增至38.9亿元,我们判断,极目机器可能会成为华为人形
机器人的资源整合平台,负责产品化及供应商生态的建设。具身智能技术具有很多基础性共性技术、技术难度也较高,由华为牵头研发,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并给国产人形
机器人厂商带来确定性的AI能力。我们认为,国产
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望依托华为强大的底层技术,加速
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场景开拓,早日实现商用化量产落地。
3、华为
机器人链焕发成长潜力,零部件板块看好兼备价值量与壁垒的丝杠、减速器和力矩传感器环节。华为链成为新方向,国内外产业链持续共振。首先是国产整机厂:华为具身大模型积极布局相关根技术与产业创新赋能,并与超百家企业共同搭建具身智能生态圈。国产
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望依托华为底层技术实力实现弯道超车。
汽车是零部件环节:看好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丝杠、减速器和传感器环节。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减速器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从技术壁垒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从竞争格局看,国产供应链具备较强的创新及降本能力,未来随着人形
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4、投资建议与估值,2025年或是人形
机器人商用化量产元年,国内外科技巨头共同加码,人形
机器人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具备板块性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丝杠、减速器、力矩传感器、国产
机器人整机环节。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