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4月12日),半导体专用设备提供商
盛美上海宣布将回购价格上限由90元/股调整为99.02元/股。但是,让每经资本眼研究员感到诧异的是,这一新的回购价格上限发布当日即暂时失效,公司4月11日收盘价已高达101.85元,而这一尴尬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
盛美上海身上了。在近期各上市公司加速回购进度的大背景下,
盛美上海的回购价格调整,似乎显得有些“赶不上趟”。
回购价格上限调整发布即暂时失效,定价偏低
公司公告显示,由于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超出回购股份方案拟定的回购价格上限90元/股,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了保障本次回购方案的顺利实施,有效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公司4月10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将回购价格上限调整为99.02元/股。这一新的回购价格上限与当日的收盘价一致。
但有意思的是,4月11日,该公司股价上涨2.86%,收盘101.85元,公司还是在4月12日公布了本次回购价格上限调整公告。本周一和周二连续两个交易日的股价继续超过新的回购价格上限,也就意味着,新公布的回购价格上限暂时失效。
那么,
盛美上海本次回购价格上限调整是否合理呢?通过对比公司近期股价,每经资本眼研究员发现,清明节前,公司股价基本在100元以上区间波动。4月7日,受到“对等关税”消息影响,股价下跌10.51%,报收92.60元,但随后便止跌企稳,截至4月14日收盘,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本次调整,仅4月7日至4月9日三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99.02元。
另外,近期也有
神驰机电、
英威腾、
炬芯科技等多家公司宣布调整回购价格上限。但这些公司的回购价格调整幅度均远高于
盛美上海。比如同属半导体行业的
炬芯科技,4月2日将回购价格上限从30元/股调整至53元/股,上调幅度高达76.67%。而
盛美上海本次回购价格上限调整幅度仅10.02%。
因此,无论是与公司近期股价相比,还是与其他公司的回购价格上限调整幅度相比,
盛美上海本次回购价格上限的调整都偏低。
回购方案发布近9个月却零回购,是何原因?
截至目前,距离公司本次回购方案发布已有近9个月时间,但尚未开启首次回购。通过查阅本次回购方案的发布时间线和股价表现,每经资本眼研究员发现,其核心原因,就是公司股价持续超出本次回购计划拟定的回购价格上限。
根据公司公告,
盛美上海2024年8月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本次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价格上限90元/股。但是,该公司当日收盘价为88.15元,两者价格之间仅有2.1%的溢价空间。而公司8月8日正式发布本次回购方案时,当日股价已上涨至96.60元,也就是说,本次回购方案第一次拟定的回购价格上限,也是发布当日即暂时失效。
不过随后股价开启了一波下跌周期,从回购方案发布至2024年9月23日,有超过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在90元以下,在2024年9月23日,股价最低跌到了77.21元,但公司并没有抓住这次回购良机。之后,随着“9·24行情”启动,股价很快再次超出上述回购价格上限,公司更没有机会实施回购。按照本次回购方案的实施期限推算,预计2025年8月6日期满,仅剩3个多月时间。公司若想按期完成回购计划,或者等待股价下调至99.02元以下区间时加快回购进度,或者只能选择再次调整回购价格上限。
针对该事项,每经资本眼研究员以投资者身份致电
盛美上海,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回购价格的制定是公司管理层决定的,个人并不清楚具体的计算逻辑。目前的价格确实很尴尬,市场变化也不太明确。由于新的回购价格刚发布,也不能说很快又调整一次。近期会关注市场价格变化,若后续有调整,公司会及时公告。
那么,
盛美上海在回购事项上的一系列“尴尬”操作,背后究竟是何原因?从资产负债表来看,
盛美上海账上现金较为充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账上货币资金26.35亿元,资产负债率36.80%。业绩方面,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净利润持续增长,最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值10亿元左右,2024年更是高达11.53亿元,持续盈利能力较好。但纵观该公司本次回购方案,不仅回购速度较慢,没有在股价下跌时抓住回购良机;而且在回购价格的制定上,也显得有些“精打细算”,导致公司在回购实施过程中,可操作空间非常受限。
日前就有市场人士针对
盛美上海4月12日的回购价格调整撰文惊呼“奇葩”,并提出疑问:“
盛美上海算不算自己看空自己?”一位投资者在该文底部发表评论表示:(该公司)只是不想回购而已,看空谈不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