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90.BK0968&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近日,固态电池概念持续火热,板块爆发。Wind数据显示,8月26日-9月5日期间,固态电池板块已大涨9.89%,截至9月6日收盘,区间涨幅收窄至7.6%。板块中,
科森科技获10天10板;
南都电源一度“20CM”3连板,9月2日以来涨近67%;
东峰集团期间也斩获3连板。
此外,固态电池研发也有新进展,我国科学家实现全固态电池材料新突破。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1倍有余,且成本更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特性,在电动汽车行业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那么,固态电池到底是什么?有何特点?市场规模有多大?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如何?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标的有哪些?请跟着中证君一起来看看吧!
固态电池是什么? 固态电池即
“固态锂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家用储能系统、工业储能电站等)、便携式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清洁能源转化等。
注:半固态电池(即半固态锂电池)是固液混合电解质电池,是液态到固态电池的过渡产物。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173640249904639494_w1080h544.jpg)
固态电池发展路径图片来源:起点研究院
固态电池有何特点? 一是固态电池采用由陶瓷、玻璃或聚合物材料构成固态电解质,
在高温和机械应力下表现出更高的安全性。
二是固态电池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
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其在同等体积或质量下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
三是固态电池在循环寿命方面表现优异,
电池使用寿命更长。
四是
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更广泛,可以在更极端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具有抑制锂枝晶、无界面副反应、无电解液泄漏、高温性能好、无气胀的特性。但当前固态电池的广泛运用还存在难题,主要包括固态电解质在室温条件下的离子电导率不高、全固态电解质成本较高等。因此,全固态电池的投用尚需时日。
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多大? 日前,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预计,2024年,高安全电池(一种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2026年,高安全电池二期30GWh启动;2027年,全固态电池产品下线;
2030年,固态电池全面放量投产产值超1000亿元。
起点研究院预计,全球固态电池未来两年将加速发展,2025年-2030年将是半/准固态电池产品导入期,2030年-2035年之间将是全固态电池产品导入期,
预计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含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国盛证券测算,固态电池未来或将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全面替换液态电池。
中信证券测算,消费者对长续航付费形成10万-15万元的溢价,有助于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渗透,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需求或将达643GWh,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133%,合计市场空间达1.2万亿元。
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如何? 2022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伴随着以
赣锋锂业旗下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等企业的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半固态电池在2023年实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化。
1.新能源汽车领域:岚图追光搭载半固态电池;智己L6搭载清陶能源半固态电池;卫蓝新能源360Wh/kg锂电池半固态电芯交付蔚来。
2. 3C消费领域:vivo X Fold3系列搭载半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780Wh/L。
3.低空经济领域:
宁德时代与中国商飞合资成立航空公司,布局电动载人飞机;亿航智能与欣界能源、巨湾技研、
国轩高科等企业在eVTOL能源系统领域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的崛起将成为固态电池又一需求增长爆发点。
4.储能领域:2024年6月6日,220千伏浙江龙泉半固态储能电站项目成功送电,采用的是卫蓝新能源量产的280Ah半固态储能电池。
东莞证券分析称,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预计2025年半固态电池量产,2026年装车,至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
近日披露固态电池相关进展的公司有哪些? 欣旺达: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的电芯样品已开始中试试验,第三代聚合物复合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实验室验证,预计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第四代全固态电池还在开发中,预计2027年完成实验室样品制作。
鹏辉能源:8月28日,公司发布了20Ah和2000mAh两款软包全固态电池。公司宣布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两大突破:工艺创新和材料体系优化,解决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工艺的技术难题。公司计划于2025年建立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线,并在2026年建成正式产线。
南都电源:公司自2017年开展固态电池的研制工作,目前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已通过热箱、短路等安全项测试,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将于今年四季度完成项目验收。
盟固利:公司研发的LATP型固态电解质已在固态电池头部企业处完成材料认证,正在进行供应商导入工作。
科恒股份:目前在与高校及下游客户共同开展固态电池匹配研究评测。
德尔股份:固态电池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机构的针刺试验、过充电试验和加热试验。同时,公司已与江铃新能源签订了《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道氏技术:鹏辉能源是公司碳材料产品客户,在碳纳米管方面有合作。后续双方也将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向和领域。
德赛电池:公司已确定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相关产品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
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标的有哪些? 全线布局公司: 宁德时代、
赣锋锂业、
国轩高科、
上海洗霸、
德尔股份、
高乐股份、
领湃科技、
紫建电子、
金龙羽、
中自科技、
杉杉股份、
比亚迪、
长城汽车。
具体来看: 上游(原材料):
原材料(锗):
云南锗业、
驰宏锌锗、
光智科技、
恒光股份、
中金岭南。
原材料(锆):
东方锆业、
三祥新材。
中游(材料及制造): 正极材料:
振华新材、
容百科技、
当升科技、
杉杉股份、
德方纳米、
珠海冠宇、
丰元股份、
长远锂科。
负极材料:
贝特瑞、
多氟多、
胜华新材、
硅宝科技、
杉杉股份、
国轩高科、
璞泰来、
翔丰华。
隔膜:
山东章鼓、
豪鹏科技、
恩捷股份、
美联新材。
铝塑膜:新纶新材、
紫江企业、
海顺新材、
道明光学、
明冠新材。
电解质:
新宙邦、
天赐材料、
上海洗霸、
当升科技、
瑞泰新材、
金龙羽、
厦钨新能、
领湃科技、
丰山集团、
中国宝安、
盟固利。
设备厂商:
利元亨、
先导智能、
科恒股份、
北方华创、
赢合科技、
科瑞技术。
封装:新纶新材、
紫江企业、
璞泰来、
明冠新材、
道明光学、
海优新材、
华正新材、
德福科技。
电池管理系统:
宁德时代、
派能科技、
国轩高科。
能量管理系统:
国电南瑞、
中天科技、ST
易事特。
下游(应用): 固态电池厂商:
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赣锋锂业、
国轩高科、
天齐锂业、
孚能科技、
金龙羽、
上海洗霸、
高乐股份、
中自科技、
科森科技、
德尔股份、
正业科技、
紫建电子、
南都电源、
鹏辉能源、
滨江集团、中创新航。
新能源车:
比亚迪、
东风股份、蔚来、
北汽蓝谷、
赛力斯、
上汽集团、
广汽集团、
长安汽车。
电池检测:
星云股份。
动力电池回收:
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
天奇股份、
格林美、
赣锋锂业、
欣旺达、
中伟股份、
旺能环境、
光华科技、
高能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