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煤质快检研发应用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海康威视最新消息,002415最新信息

《 海康威视 002415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国家能源集团煤质快检研发应用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2024-10-24 11:51:00
24日上午,在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安装于准能选煤厂785商品煤胶带机中部的煤质快检核心设备,正在对当天装车外运的商品煤煤质进行实时检测。
  仅两分钟后,涵盖发热量、水分、灰分、硫分等多项指标的数据信息已传输到下游用煤单位,这套设备可实现当天10列装车共计4.1万吨商品煤全部过检,每车传输10组数据,一天共传输100组数据。
  这些突破煤炭购销传统模式的镜头,正是国家能源集团融合光谱煤质快检技术为煤炭消费领域带来的重大技术突破。10月24日,由国家能源集团携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海康威视联合研发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正式发布,标志我国煤炭数质量管控领域迈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并首次在煤炭生产、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成功示范应用。
  煤炭是国家能源的基石,2023年我国原煤生产和进口煤量共计51.84亿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收达3.5万亿元。煤炭质量数据是煤炭生产、销售结算、使用的关键基础数据。长久以来,依赖化学手段的传统煤质检测技术,存在过程复杂、操作差异大,存在流程长、数据缓、风险大、结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列煤从上游装车站台装车发出,到下游用煤单位卸车验收采用传统破坏性化学分析方法,中间至少有2次检测,很难保障上下游煤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这也是长期困扰购销双方“卡脖子”的难题,难以适应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安全发展需要。
  此前,国内外进行过大量的煤质快检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中子活化、双能伽马射线、X射线吸收、近红外光谱(NIRS)等技术路线,但由于检测精度不高、放射源安全隐患等因素,一直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成熟可靠技术。
  此次发布会推出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项集煤质快检核心装置、AI模型与数质量管控平台于一体的原创性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光谱学及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可对煤炭成分中的热值、水分、灰分、硫分进行精准检测;基于双模态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有效融合两种感知信号,对大量煤炭成分进行数据表征,并结合鲁棒训练,从而实现快速、准确、鲁棒、无损的煤炭成分分析,攻克了传统煤炭检测技术检测数据延迟、失真及成本高等难题,实现煤炭供需两端全流量实时在线、全自动检测。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正联手海康威视,加速煤质快检技术的谱系化、产品系列化、应用规模化、管控体系化发展,按照“战略管控+一体化运营”总体定位,构建起全集团“体系化、网络化、标准化”的煤炭数质量管控体系,并通过标准的研制和推广,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等提供共同的语言和基准,推动煤质快检技术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加速行业认可和产业化进程。计划到年底,国家能源集团将在新疆、宁夏、晋陕蒙核心区、蒙东四大产煤区相关矿点、外购煤站台和部分电力、煤化工企业部署应用80多台煤质快检装置,将实现对“煤炭、电力、港口、化工”等上下游的煤质快检覆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家能源集团煤质快检研发应用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海康威视最新消息,002415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