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齐“五个A” 坚定“挑大梁” 一季度广州迎来“泼天的流量” 五个信号展现经济韧性和发展活力,海康威视最新消息,002415最新信息

《 海康威视 002415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聚齐“五个A” 坚定“挑大梁” 一季度广州迎来“泼天的流量” 五个信号展现经济韧性和发展活力
2025-04-09 02:59:00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关键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影响全年全局。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摩拳擦掌,掀起“拼经济”的热潮。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一开局便“蓄满力”“拉满弓”,变换队形、创新打法,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担当。
  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外企高管纷纷造访、民企巨头持续加仓……站在聚光灯下的广州,一季度迎来“泼天的流量”,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还是民企、外企、央企,各种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大家“用脚投票”,坚定选择广州、加码广州、深耕广州。五个不同寻常的信号,展现出广州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活力。
  “选择广州就是选择机遇,投资广州就是投资未来”,这句含金量十足的话,在过去已经一次次被市场证实,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必将也会成为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加码广州的底气所在。
  人才引力加速释放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根基。流量的聚集地,往往也是机遇的所在地,而广州从来不是一座缺少流量的城市。
  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广州迎来548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9.1%,文旅消费总额同比增长22.8%。而在今年春运期间,离穗和抵穗人员更是累计约1.9亿人次,同比增长4.5%,突破了历史纪录。这些数据,把一座枢纽之城的流量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泼天的流量”只是起点,“用脚投票”的“留量”才是答案——截至2024年末,广州常住人口达189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增长0.8%,占全省比重14.85%,稳居全省人口第一大市位置,平均每天有超过413位新市民落户。
  广州为何对人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答案或许藏在今年3月的一场招聘会上。
  3月16日,全国12万求职者,汇聚广州琶洲,参加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近60万个线上线下优质岗位虚位以待。
  “我读博期间研究的课题是固态电池及电化学,未来也想学以致用,在这方面深耕。而广州有非常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小鹏汽车、东风日产等公司都在广州,与我的研究方向十分契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江彪的一席话,道出了广州对人才的极度渴望,也道出了广州对人才的吸引力所在。
  广州的产业厚度,激活就业“新引擎”: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孔弟良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考取电工证后,他的月薪翻倍至1.2万元,福利也比以前更好。随着产业升级的热潮,广州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激增,也让更多人才在广州找到人生契合的方向。
  广州的创新浓度,构筑人才“新高地”:大学大院大所众多,高校84所,在校大学生165万。国字号科研平台齐全,广州拥有全省超六成高校、七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八成科研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强度3.4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8。有高新技术企业1.3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4万家,形成了高质量的科创人才引力场。
  广州的政策温度,绘就全龄“幸福圈”:礼遇英才,让青年人才安居乐业,广州不遗余力。广州以“四高四无忧”人才政策为核心,为来穗就业创业人才提供“全链条”保障。广州用诚意,邀请各界人才共绘发展蓝图,共赴美好未来。
  创新策源力、政策穿透力、产业活力、羊城魅力持续释放,“百万英才”纷至沓来,选择来穗安居就业,书写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
  2025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落实省“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深化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
  今天的广州,正在以实际行动作答。这里可以是临时驻足的驿站,更是安放理想的港湾;这里不仅有刹那的烟火,更有四季常青的“梧桐”。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你不仅仅是过客,更是归人。
  外企高管密集造访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选择高确定性的投资方向,或许是抵御风险的一剂“良方”。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在全球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的地方,往往意味着拥有更优越的营商环境、更完善的产业配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强劲的发展活力。
  美国科恩集团,法国欧莱雅集团,西班牙丹诺德技术有限公司,新加坡立时集团,万益特、埃克森美孚、诺力昂、宣伟……今年以来,外企高管纷至沓来,成为广州开放路上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广州是世界走进中国的重要门户……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氛围浓厚、发展动力强劲,对广州发展充满信心……将紧密对接广州优势,持续拓展绿色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合作……”科恩集团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泰尔说。
  “广州在经贸、文化等领域与西班牙合作基础深厚、空间广阔……加强与广州在经贸、产业、科技、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西班牙企业在穗投资兴业……”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罗伊格表示。
  “广州产业生态优越、城市环境优美、充满创新活力,是欧莱雅集团全球布局的战略重点……将不断扩大在穗业务布局,创新可持续的美妆解决方案,拓展时尚消费、电子商务、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说。
  广州历来都是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宝洁1988年落户广州,累计投资超10亿美元;西门子能源1997年进入广州,在穗年产值超20亿元人民币;巴斯夫1998年就在广州南沙设厂……数据显示,广州现有超5万家外资企业扎根发展,其中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62家。
  特别是去年,广州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445家,同比增长27.4%,全国每新设7家外资企业就有1家在广州。今年1—2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40家,同比增长4%。华南美国商会发布《2025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广州连续第八年被评为中国首选投资目的地。
  透过外商投资广州的价值考量,我们看到一个更有信心的广州。
  出台“外资高质量发展20条”和“优化外商投资环境12条”,成立稳外资工作专班,建立市领导联系跨国企业直通车机制和外资企业“白名单”服务机制,定期举办重点外资企业圆桌会、重点国别企业交流会,实施新一轮外资奖励政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近年来,广州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如今,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引擎。截至2024年8月,广州外资企业以占全市企业总量2%的数量,贡献了全市超过30%的进出口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0%的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好且向好,是吸引和留下优势资源最靠得住的底气。当前,广州正加快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世界级轨道体系、国际信息枢纽能级提升,全面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未来的新广州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看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先行一步的广州,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高地。
  民企巨头持续加仓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全球第一独角兽企业落子琶洲,也许是观察广州一季度经济走向乃至未来跃迁趋势的最佳窗口之一。
  3月31日,随着落槌声响,抖音子公司——广州穗耕科技有限公司以12.14亿元竞得琶洲中二区AH041101地块,背靠“全球第一独角兽”的抖音集团华南创新基地项目将落址于广州,这也意味着新“BAT”——字节跳动(ByteDance)、阿里(Alibaba)、腾讯(Tencent)将完成珠江畔的会师。
  数字经济,是此次会师的关键词。事实上,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域,琶洲还汇聚了唯品会、小米、三七互娱、欢聚时代、趣丸科技等互联网公司。在众多龙头企业牵引下,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十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去年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
  数字经济,一头连着数字内容,一头连着实体经济。当前,广州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期,如何在“稳底盘”的同时找到新增量,数字经济这个“连接器”就是答案。放开想象,在“超级流量”的加持下,一个永不落幕的“线上广交会”将为广州产品、广州企业、广州经济打开新的未来。
  这个未来里还有小红书。3月27日,小红书电商在广州召开“宝藏主理人计划·湾区服饰电商伙伴日”行业大会,宣布将广东首个主理人孵化中心落地广州白云。流量巨头与新秀的接连动作,不仅为广州数字经济版图再添亮色,更折射出这座城市越发强劲的电商“引力”。
  广州为什么能吸引它们“加码押宝”?“代表年轻和潮流文化的商家扎堆聚集、产业靠近货源中心、物流运输方便、成熟的电商网络基建……”小红书电商相关负责人细数落地原因。在广州番禺,希音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成长为全球第五大独角兽企业、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去年,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正式开工,三期全部达产后年出口额预计超千亿元。
  产业发展的快慢,往往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大小。巨头持续加仓广州,不只是指向“直播电商之都”“跨境电商之城”,还有数字经济中的“硬科技”一面。
  2月24日,海康威视广东省总部正式落户广州大学城智慧谷。番禺区与海康威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物联技术应用、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生态链打造等方向开展合作,共建物联网创新中心、智慧城市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在2月正式启用。资料显示,该中心计划从事智能汽车、云计算及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加速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广州各产业的应用,抢占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5G等产业战略高地,推动形成千亿级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等未来产业集群。记者在招聘平台上看到,中心在首批2000名研发人员进驻后,仍不断释放出智能驾驶、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高薪技术型岗位,年薪最高达60万元。
  这个春天,独角兽企业和科技人才再向广州“东南飞”,奔赴这片创新的沃土,奔赴这片机遇的蓝海。在广州,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格局,已然从目标变成现实。
  产业项目开足马力
  3月底,广州无人驾驶领域迎来“双喜临门”——
  3月28日,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获得了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这是全球第一次有企业做到“四证集齐”,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将从试点迈向商业化,开启“载人时代”。
  3月27日,广州企业文远知行获得法国纯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成为全球首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美国五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除了文远知行,另一家广州企业小马智行在韩国、卢森堡及中东(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也已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实现技术和产品出海。
  从无人驾驶网约车到无人驾驶“打飞的”,这些未来城市的科幻图景不仅在广州徐徐展开,也正从广州起步向全球输出,向世界递上一张名为“12218”的产业新名片。
  蓝图谋定,看准就干!今年一季度,广州34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4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共开工156个,总投资约1124亿元。细数这批有“量”有“质”的开工产业项目,能看到传统产业“发新芽”、战新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播春种”。
  例如在黄埔区,总投资50亿元的视源股份全球总部基地,将用于开展商用显示及音视频设备、计算设备、电力电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预研和产品开发。如今,全球每3台电视机就有一台装着视源股份研发的主控板卡,广州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一,“世界显示之都”气象初显。
  把目光从项目工地投向生产线:在广汽埃安番禺智能生态工厂里,600多个机器人不分昼夜“埋头”造车,每53秒即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小鹏的汽车工厂中,IRON人形机器人正在“实习”拧螺丝,助力小鹏一季度交付94008辆智能电动车,同比增长331%……广州这座全球知名的“智车之城”,正在迈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上发起新一轮冲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广州开足马力的不只有产业项目。
  据了解,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计划今年竣工。届时,全球最大单体机场即将诞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拥有4个跑道的机场,可满足1.2亿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为“顶流城市”配上“顶流枢纽”。城市更新方面,广州一口气“官宣”了2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包括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瑶台城中村改造、海珠区三滘村城中村改造等备受关注的旧改项目。
  拉开全年清单,香港岭南大学(广州)项目、从化全地形赛车场项目、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年内开工,腾讯广州总部大楼、广州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广州市南沙体育馆片区项目、海珠湾隧道今年竣工……春天的广州,大项目满弦开弓,拼经济战鼓正酣。
  利好政策叠加上新
  打好政策组合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与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正为广州注入新的发展势能。
  广州市“汽车+电力”双链协同V2G“城市级标杆”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标志着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项目、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为超大城市的生态修复和历史文脉保护贡献“广州经验”;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七个区入选全国、省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名单,总数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彰显广州“质量强市”战略的纵深推进……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持续为广州注入发展势能。
  在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同频共振下,政策红利的传导机制正在广州释放出乘数效应。
  得益于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及地方在需求端发布一揽子政策组合拳。今年一季度,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更加巩固,新建商品房成交连续保持同比正增长,房价持续筑底回稳,1—3月,全市一手住宅网签面积17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8%;二手住宅交易登记面积24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2%。消费市场同样火热,今年以来截至3月31日,广州市以旧换新累计带动销售额175.4亿元,核销补贴金额21.8亿元。2025年,国家相关部门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广州,进一步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从顶层设计的精准赋能到本地政策的靶向发力,今年以来,广州的政策工具箱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在这里可以作承诺,只要是好项目,在广州一定能找到适合的落地方式,总有一款啱晒你!”3月28日,广州产业空间及投资机遇推介活动上,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向全球投资者发出“投资广州,即是拥抱未来”的诚挚邀约。
  活动上还发布了《广州市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投资发展10条”),“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也正式上线。根据“投资发展10条”,对扩容企业不强制新增产值、税收承诺,让企业“拿地即动工”。而“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让有意投资广州的企业家能够指尖挑选全市约420宗、近19平方公里优质地块,做到“选地就像逛超市”。
  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广州经营主体内生动能持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
  在创新政策供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广州正以赛事为支点,撬动城市发展的磁吸效应。
  正值“全运年”,广州面向全球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通过场景开放、政策支持及投融资创新,推动企业通过赞助合作、公益捐赠和资源协同深度参与城市运营。自3月3日征集公告发布以来,截至3月21日,已有超过100家企业提出申请,让赛事资源正加速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土地超市”的货架摆满机遇,“城市合伙人”的蓝图绘就未来,存量政策叠加增量政策,政策效能持续释放,广州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持续增加。珠江潮涌处,广州正以政策创新的浪花释放改革发展的新动能。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