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8日 13:29,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下跌0.62%。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
川宁生物(301301)领涨6.54%;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下跌0.60%,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锦欣生殖(01951)领涨8.24%医疗创新ETF(516820)下跌0.31%,最新报价0.33元;港股医药ETF(159718)下跌7.91%,最新报价0.61元。
流动性方面,医疗创新ETF盘中换手2.97%,成交4826.17万元。港股医药ETF盘中换手49.64%,成交8325.05万元,市场交投活跃。
消息面上,3 月 31 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意见。
此外,4 月3 日,广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报送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集中带量采购申请的通知》,将开展2025 年度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世纪证券认为,2025 年以来,医疗设备更新批量落地,同时福建、安徽、广西等多地启动设备集采,国产医疗设备公司有望在市场恢复的同时获得更高的份额。
中邮证券认为,美国约30%的药品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若既有关税持续,可能导致美国药企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其寻求替代来源(如印度)。但印度70%原料药依赖中国,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仍具议价权。
国内反制加征34%关税,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有望受益于国产加速。如手套行业、IVD 耗材行业、电生理行业、止血纱行业、主动脉行业、手术
机器人行业、大设备相关行业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
药明康德(603259)、
恒瑞医药(600276)、
迈瑞医疗(300760)、
爱尔眼科(300015)、
联影医疗(688271)、
科伦药业(002422)、
华东医药(000963)、
长春高新(000661)、
智飞生物(300122)、
康龙化成(30075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49%。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信达生物(01801)、康方生物(09926)、京东健康(06618)、中国生物制药(01177)、石药集团(01093)、再鼎医药(09688)、阿里健康(00241)、翰森制药(03692),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76%。

港股医药ETF(159718),场外联接(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A:019598;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C:019599)。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