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立讯精密的咄咄逼人:失去了兄弟“助阵”的姜滨分拆歌尔微“独自”赴港IPO,立讯精密最新消息,002475最新信息

《 立讯精密 002475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面对立讯精密的咄咄逼人:失去了兄弟“助阵”的姜滨分拆歌尔微“独自”赴港IPO
2025-02-10 18:48:00


  蛇年春节前的1月21日,歌尔股份有限公司(002241,以下简称“歌尔股份”)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拆分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主板上市。
  这是2024年9月14日歌尔股份公告歌尔微港交所IPO后的最新进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两点是:其一,歌尔微董事长已从歌尔股份实控人姜滨弟弟姜龙,变为一直负责技术研发的总经理宋青林。而自2023年4月姜龙辞任歌尔股份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总裁及歌尔微董事长后,姜龙先质押了歌尔股份6500万股用于“个人资金需求”,后又“清仓”了歌尔微全部股份给歌尔股份。曾经“兄弟携手、其利断金”的歌尔股份,已难觅姜龙痕迹。
  其二,歌尔微拟分拆至港交所的2023年9月14日,堪称歌尔股份最大“竞对”的立讯精密(002475),同日公告收购德国汽车线束企业。而正是两家“果链”公司截然不同的布局思路,导致双方发展形势的大相径庭。
  2018年前,“高材生”姜滨姜龙兄弟主掌的歌尔股份,营收、毛利、净利分别约是立讯精密的2.5倍、3.5倍、2倍多;市值相当。2018年后,立讯精密不仅开始反超,歌尔股份2023年营收、毛利、净利已分别大致为立讯精密的42.51%、32.97%和8.33%;而市值,截至2月10日收盘,立讯精密约是歌尔股份的3倍。
  命运的齿轮转动,五六年内,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的市场位置几乎“对调”。
  《财中社》注意到,2022年底,由于交付品质问题,歌尔股份丢掉了33亿美元的“果链”大单,立讯精密由此取得苹果(AAPL)所有订单,成为AirPods Pro 2独家组装厂商,更成为两家“果链”供应商攻守易势的关键“转折点”。
  也是在此之后的2023年4月,姜龙以“个人身体原因”为由辞任歌尔股份总裁及歌尔微董事长等职,貌似以体面理由为歌尔股份丢单担责,从此拉开歌尔股份的“后姜龙时代”。
  兄弟携手,其利断金
  1998年6月,潍坊无线电八厂(以下简称“八厂”)破产。在此之前的1996年,八厂车间技术员姜滨下海创业,利用在工厂掌握的技术创建了一家小型私营企业,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驻极体麦克风,并很快步入正轨。但几位合伙人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意见不一,导致2000年最终分道扬镳。姜滨的首次创业以遗憾收场。
  不甘气馁的姜滨2001年再次创业,与妻子胡双美创办了潍坊怡力达电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力达”)。怡力达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驻极体电容麦克风上游配件起步,抓住了2003年蓝牙耳机趋势,姜滨带队研究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于2004年研发出第一款蓝牙耳机,并在2006年成为国内蓝牙耳机榜首品牌。
  与此相应,怡力达2005年营收1.029亿元,2006年增长约60%至1.615亿元,2007年则直接飙升到6.447亿元。也是业绩“大跃进”的2007年,怡力达更名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声学”),并在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当年实现营收10.12亿元。
  姜滨创业初成的2004年,弟弟姜龙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学成归来,并加入怡力达。而早在加入怡力达之前,姜龙便利用美国留学契机,为哥哥姜滨的怡力达开拓国外市场——姜龙于2003年成立的美国歌尔电子公司,逐步搭建起怡力达与国际市场的沟通桥梁,积极开拓海外客户资源,为日后歌尔声学能跻身苹果、谷歌(GOOG)、索尼(SONY)、微软(MSFT)、亚马逊(AMZN)、三星(SSNLF)等国际大厂供应商行列,夯实根基。
  姜滨也非常认可姜龙的付出。2007年,歌尔声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姜滨被选举为董事长、姜龙则出任副董事长。
  2009年,携iPhone的巨大成功,苹果进入中国。2010年,歌尔声学以其优良声学产品成为苹果供应商,为iPhone、iPad供应扬声器模组、麦克风以及有线耳机等,并伴随苹果公司的全球狂飙迎来了歌尔声学的高速发展期。
  同样是在2010年,歌尔声学从声学产品与服务拓展到消费电子领域,布局数字多媒体;2013年,歌尔声学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至光、电领域。2014年,歌尔声学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7.36%达到123.38亿元。姜龙也于2014年10月起担任歌尔声学总裁。
  2015年,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影响,歌尔声学试图进一步发展工业电子、汽车电子。但当年年报显示,歌尔声学2015年营收136.56亿元,同比仅微增7.54%;净利润12.51亿元,则同比下降24.51%。
  为此,歌尔声学2015年宣布战略转型,向“智能音响、智能可穿戴、智能娱乐、智能家居”四大战略业务方向持续拓展。
  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歌尔声学也在2016年6月,进一步更名为歌尔股份
  搭上果链“高材生”干不过“买买买”
  财报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上半年,尽管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都进入了“果链”,但双方产品并无交集,前者主做连接器,后者立足于麦克风、扬声器、耳机,并不发生直接竞争。
  但2016年9月8日,苹果发布iPhone7成为“变局”。
  iPhone7砍掉了手机上的3.5mm耳机孔,采用了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替代。最初,苹果选定的AirPods供应商是台企英业达,但英业达并未意识到小小的AirPods会有之后的千亿元市场规模,响应迟缓。
  歌尔声学作为大陆蓝牙无线耳机头部品牌,自主研发突破,同样未能及时看清AirPods的未来前景,未能做好前瞻布局。
  立讯精密则敏锐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三次收购,提前入局、并巩固局面,拿下AirPods的组装权、且一度拿下全部份额。
  2015年12月,立讯精密下属境外全资子公司以8亿元参与认购台湾地区上市公司美律实业(2439)定向增发的6300万股股票。藉此,立讯精密间接持有美律实业25.40%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美律实业创立于1975年,2000年台湾地区股票上市,为全球著名的电声领导厂商,早期主要为苹果MacBook提供扬声器模块。其产品包含耳机、扬声器、麦克风、辅听器及电池产品等,应用涵盖行动通讯、视听娱乐、计算机周边、智能家居及医疗保健等各大领域,全球共11个厂区及分支机构。
  而继拿下美律实业第一大股东地位后,2016年9月,立讯精密旗下全资子公司以5.3亿元投资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特科技”),间接取得美特科技51%股权。作为美律实业的全资孙公司,美特科技主要产品包括耳机系统、扬声器、微电机麦克风等微型电声器件,合作客户包括苹果、谷歌、华为等。
  先后两次、总计13.3亿元并购,立讯精密在9个多月内,快速切入了具有较高行业壁垒的声学器件领域,用外延式发展路径,在歌尔股份的主营领域燃起战火,并赶而超之。
  而在尝到AirPods快速增长的出货“头啖汤”后,2017年3月,立讯精密旗下全资子公司又以6859万元收购了惠州美律51%股权、以125万元收购上海美律51%股权,进一步布局声学组件业务,平地起高楼,夯实对美律系TWS耳机产线的控制,结合立讯精密零部件与组件生产与供应经验,叠加高良率,于2017年,立讯精密迅速成为AirPods组装代工厂,并一举拿下了AirPods60%的份额。
  歌尔股份自己赖以起家的声学主营,从此多出“劲敌”。
  2018年,歌尔股份终于反应过来,并发力成为AirPods的第二大代工厂,拿到30%的代工份额。但仅为立讯精密一半的“果链”代工份额,也说明,长期并未交锋的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在抱苹果“大腿”的反应速度上,哪怕是在自己所擅长的主营领域内,歌尔股份也并非立讯精密的对手。
  “高材生”兄弟俩掌舵的歌尔股份,并未有“厂妹”王来春创立的立讯精密那般“狼性”。2017年也成为立讯精密255.4亿元营收反超歌尔股份228.3亿元的“分水岭”。
  嗣后,2021年年初,立讯精密创下最高市值近4500亿元。歌尔股份虽在2021年底也创新市值新高近2000亿元,但尚不及立讯精密50%。2023年,立讯精密实现营收2319亿元,是歌尔股份986亿元的近2.4倍。
  “歌尔股份的战略演进,主都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类拓展和技术升级;但立讯精密的战略演进,以消费电子为主,从消费电子延伸到了工业、汽车和医疗领域。虽然歌尔股份也曾提及过汽车等领域,但外界并未轻易见到可见的结果。立讯精密的应用领域显然更为宽广、结果也已经更加可见。”《并购的逻辑》分析称,歌尔股份也采用并购发展策略,但歌尔股份的并购发展与立讯精密大不一样。
  “歌尔股份大大小小一共进行了30次收购,其中13宗交易是对外部标的的收购,其余17宗是集团内部消化式收购。发生在声学领域的收购12宗、光学领域收购10宗、通讯物联网领域收购6宗、传感领域收购2宗。近些年光学领域的并购最多,这体现了歌尔股份的布局。其中,传感领域的两宗并购,与分拆歌尔微独立上市有关。从收购角度来看,未来歌尔股份有可能在通讯领域发力。但在歌尔股份对净利影响10%的子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是并购来的。”《并购的逻辑》发现,相比之下,立讯精密四家重大影响的子公司中,有两家是收购来的,收购标的贡献了重要企业中1/3的的净利规模。
  “优秀者死,卓越者生。”姜滨曾在一次对外演讲中表示。而在2022年11月因代工的AirPods Pro 2良率不达标丢掉了苹果33亿美元的大额订单、直接导致了歌尔股份创业以来第二次业绩下滑后,姜滨和歌尔股份仅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主要国家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不足,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出货量低于预期”为由,给足了弟弟姜龙“体面”淡出的机会,并准备借歌尔微香港分拆上市抢抓未来数年AI智能硬件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铺路。
  但创业以来仅增速下滑、业绩一直保持增长的王来春,2024年6月,将立讯精密旗下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向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在华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释放股权3%,双方合作将聚焦于立讯精密的通讯与数据中心业务领域。业内预计,为了抢抓AI机会,立讯精密所擅长的并购整合很可能将会更多发生。
  歌尔股份能否扳回一局?这次,失去了兄弟姜龙“助阵”的姜滨,需要“独自”面对。
(文章来源:财中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面对立讯精密的咄咄逼人:失去了兄弟“助阵”的姜滨分拆歌尔微“独自”赴港IPO,立讯精密最新消息,002475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