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002524&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近日,
光正眼科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至9.6亿元,同比下降10.69%-17.2%;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25.5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3亿元至1.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76.19万元。
表面来看,公司似乎仅是由盈转亏,但实际上,其扣非净利润却已经连续十二年处于亏损之中。 而公司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或许是走进了并购转型的误区……
业绩亏损 对于2024年业绩亏损,
光正眼科称,主要原因包括2024年度,眼科医疗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屈光及白内障项目受上述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同步造成两大病种毛利下降,致使利润降低;公司医疗板块2024年度业绩完成情况低于预期,经初步测算会形成商誉减值并导致利润下滑;2024年,钢结构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订单量下降导致公司钢结构收入、净利润本年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而据
光正眼科当天发布的2024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核销资产的公告,经过对公司及下属控股公司2024年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进行全面清查和资产减值测试后,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266.10万元,核销0.007万元;拟计提其他应收款减值准备23.84万元;拟计提应收票据减值准备3.26万元;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9.41万元,转销65.26万元;拟计提合同资产减值准备165.83万元;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603.23万元。
可以看出,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亏损。 而
光正眼科计提商誉减值则需要从多年前的收购说起。
多次转型 据悉,公司前身光正钢构创立于2001年,2010年于深交所主板上市,彼时的主营业务为钢结构业务。
然而上市三年后,公司就开始业绩下滑。
2013年,公司收入为5.05亿元,同比增长8.51%;净利润为914.89万元,同比下滑67.18%。2014年,公司收入虽然增长依旧,但是净利润却陷入亏损,为-6826.33万元。
也就是从2013年开始,公司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算上2024年已经连续十二年处于亏损之中。 由于原有业务增长乏力,2013年,公司开启了转型之路,进军清洁能源行业,通过收购和增资的方式控股庆源燃气管道运输公司(后更名为“光正燃气”),并以光正燃气做为疆内天然气业务整合平台积极开拓新疆天然气市场,公司也更名为
光正集团。
上述转型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2014年—2017年,公司来自天然气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7亿元、2.97亿元、2.83亿元、3.12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27.07%、53.57%、56.72%、56.4%。
但天然气业务的毛利率却从2014年的55.42%下滑到2017年的29.81%。 受钢结构业务的拖累以及天然气业务毛利率的走低,2014年,公司净利润为-6826.33万元,2015至2017年短暂恢复盈利后,2018年再次亏损,亏损金额高达5033.06万元。
“一回生二回熟”,公司再次走上转型之路。彼时眼科赛道火热,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切入这个黄金赛道。 具体来看,2018年,公司耗资6亿元收购了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2020年,公司又耗资7.41亿元收购了新视界眼科剩余49%的股份。整体以13.4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新视界眼科100%的股权。
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新视界眼科主要从事眼科医院的投资、管理,通过其下属分布在多个省、市的眼科医院提供眼科相关的诊疗服务,主营业务收入九成以上为医疗收入。
经此两次转型,公司也正式形成以眼科医疗业务为核心,涵盖光正眼科、光正建设、光正能源三大产业板块,公司因此再次更名,由光正集团更名为光正眼科。 更名之后,
光正眼科持续加码大健康业务。2021年,公司通过新视界眼科出资1550万元收购义乌视光眼科医院100%股权。
与此同时,
光正眼科还对传统资产进行了处置。鄯善宝暄、哈密安迅达、天宇能源、中景利华、光正钢机、新源光正等被
光正眼科对外出售。
2023年,天然气、钢结构业务营收分别占总营收的2.97%、19.28%,大健康业务营收则占到77.75%。
业绩大跳水 虽然公司目前以眼科医疗业务为核心,但从进军清洁能源行业、到转型眼科赛道,公司的并购之路并不顺畅。
回顾收购之初,新视界眼科一度展现出较大的潜力。
2016年—2018以及2019年1-7月,其营业收入分别为7.86亿元、8.49亿元、9.22亿元、4.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50.7万元、9624.67万元、1.16亿元、5276.02万元。
交易对方承诺,2018年至2020年,新视界眼科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
在100%股权收购完成的第一年2019年,新视界眼科的营收8.38亿元,同比增长84.22%;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122.41%。
也正是凭借新视界眼科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
光正眼科股价创出18.85元的历史新高。
但让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是,2020年,新视界眼科业绩突然变脸,甚至没有完成业绩承诺。 公告显示,根据首次收购时的约定口径计算,新视界眼科2020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2659138.55元,完成业绩承诺的34.62%;根据第二次收购时的约定口径计算,新视界眼科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扣除股权激励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1850872.09元,完成业绩承诺的40.67%。
由于未完成业绩承诺,新视界眼科原股东需要支付业绩补偿。为此,双方还进行了诉讼大战。 2021年9月27日,
光正眼科发布公告称,本次诉讼的主要诉讼请求为按照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期间签订的相关《业绩补偿协议》,业绩补偿方向
光正眼科支付的收购标的公司51%股份的业绩补偿款1.49亿元;业绩补偿方向
光正眼科支付的收购标的公司49%股份的业绩补偿款2.35亿元。累计总额约3.85亿元。
而后,新视界眼科原股东林春光、上海新视界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聂弘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春弘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针对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事宜提请的股权转让纠纷相关诉讼提起反诉,称尚有3.13亿元股权交易款处于拖欠状态。
2022年9月的进展显示,
光正眼科的全部诉求被驳回,林春光等方反诉的近3.13亿元股权支付款及利息损失和诉讼费用的诉求,最后法院只支持了1亿元,其他请求都被驳回。
商誉“一炸再炸” 业绩承诺期后,新视界眼科业绩继续下降、甚至连续亏损。2021—2022年,新视界眼科的收入分别为75962.07万元、56212.36万元,
净利润分别为-1468.79万元、-9037.81万元。 公司曾解释,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医院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利润有所降低。
但对比行业龙头
爱尔眼科在整个疫情期间业绩依然持续增长,可见新视界眼科还是自身出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彼时收购形成了较高的增值率,公司收购新视界眼科增加了近5亿元的商誉。 业绩大变脸后,光正眼科被迫在2022年大幅计提了1.3亿元商誉减值,而在减值过后新视界眼科依然留有高达近3.7亿元商誉。 在新视界眼科商誉计提过程中,
光正眼科实控人周永麟还因信息披露及商誉减值不准确问题,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措施。
在此期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
2020年—2023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10.44亿元、7.67亿元、10.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09.72万元、3644.33万元、-7780.18万元、974.62万元。
显然,新视界眼科剩下的3.7亿元商誉并不算完。
2024年预计亏损超1亿元,而根据公司公告,上述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医疗板块2024年度业绩完成情况低于预期,经初步测算会形成商誉减值并导致利润下滑。同时,公司指出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603.23万元。
这意味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603.23万元后,新视界眼科依然留有近2.4亿元商誉.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不考虑商誉的影响,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眼科医疗板块表现低迷,公司未来又该去往何方?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