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00827&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8月30日晚间,
百联股份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73亿元;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亿元。
具体来看,公司三大核心业态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分别实现营收6.72亿元、10.05亿元、6.99亿元;毛利率分别达20.31%、41.71%、75.22%。
百联股份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续深化转型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经营发展平稳运行。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打造商业新场景,探索跨界融合新范式,推动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强化跨界营销多措并举构建消费新场景 为打造更强劲的消费主引擎,
百联股份积极响应消费政策号召,持续聚焦商业场景创新,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整合营销活动,全力激发市场消费潜能。
春节期间,公司开展“百YOUNG精彩好运联联”龙年春节营销活动。活动期间,公司旗下成员企业共吸引客流645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提升近15%,其中,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永安百货、时装商店和百联ZX创趣场客流整体升幅近五成,百联ZX创趣场单店客流升幅达63%、规模销售增幅175%。
在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公司围绕“新品首发季”“乐游艺术季”“绿色消费季”“数字生活节”“体育消费节”“夜生活节”六大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IP,推出以“BAILIANBIGDAY”为主题的整合营销活动。受益跨界营销燃动城市消费,在“五五购物节”的第一阶段,比去年节日同期,
百联股份整体客流提升7.5%,销售增长3.9%,新增消费会员近17万。
今年暑期,
百联股份首次深度参与“上海体育消费节”,公司结合奥运会资格赛、上海城市定向赛、上海城市体育节等,持续打造“商业+体育”主题场景,加速推动商业与体育深度融合。7月2日,伴随着“上海之夏百联酷夏潮流节”的启动,2024
百联股份城市运动节“即刻出发”也正式拉开序幕。作为2024年上海体育消费节的商业空间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公司联动旗下超过40家门店,结合超过700家品牌运动资源以及餐饮、娱乐业态联动开展促销,从室内到户外,打造七大运动主题近200场活动,打造盛夏竞技场和运动社交新空间。
推动金融创新有序开展股权投资 在国家投融资政策支持下,REITs已成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重要金融手段。去年以来,消费基础设施纳入公募REITs试点资产的步伐持续推进。在此背景下,
百联股份积极响应“上海REITs 20条”政策号召,于去年7月正式启动REITs申报,成为首家申报消费公募REITs的上海市上市公司。
8月16日,华安百联消费REIT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以“又一城”商业项目为引领,不仅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迈进,也为我国基础设施REITs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百联股份表示,下半年公司将有序开展股权投资,一是推动Pre-REITs项目,继续协助基金扩募,完成重点种子项目的经营计划方案及全周期的资产管理方案。二是推进股权投资及合资合作项目。三是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工作,持续对成员企业的NOI跟踪分析。
在业内看来,未来,消费基础设施REITs有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的物质载体提质增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继续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百联股份排定了下半年工作计划。根据公告,下半年,
百联股份将主动对接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零售终端转型升级。其中,淮海中路商圈将打造年轻力、潮流基因为驱动的片区型商业经济,加快妇女用品商店项目调整升级;南京东路商圈将重点推进永安百货项目,稳固百联ZX创趣场的行业地位,推进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提升;
陆家嘴商圈,第一八佰伴将重点推进外立面更新;
徐家汇商圈,东方商厦(旗舰店)推进城市更新方案。
聚焦供应链协同增效,
百联股份将强化供应链管理和营运协同。加强JBP品牌战略合作;打造亿元品牌俱乐部,重点关注潜在品牌,助力品牌实现销售破亿;引进差异化竞争的首店,挖掘契合各项目定位的目标品牌,突破延展品牌供应链,进行跨业态复合发展;精心策划首发活动,加大对场地、会员、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深化“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进博会等与商圈的联动;深化时尚供应链、市集供应链建设;推进线上商品供应链建设。
百联股份表示,接下来,公司仍会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致力打造一系列商业新场景,探索跨界融合新范式,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强化商业运营模式,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商业更新升级,以消费提质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