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下一个“千亿县”,会是谁? | 极刻,好想你最新消息,002582最新信息

《 好想你 002582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河南下一个“千亿县”,会是谁? | 极刻
2025-04-18 10:36:00
【大河财立方记者段伟朵程帅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
  4月17日,河南省领导到周口市沈丘县、西华县调研时强调“强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近期,省领导频频调研县域发展——4月12日,调研巩义市、襄城县,强调“做大做强产业,提升综合实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26日,调研新郑市,强调“当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不仅承担着经济大循环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肩负着推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如何?下一个“千亿县”会是谁?
县域经济,如何“蝶变”?
  从发展逻辑与产业布局来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既各具特色,又有相似之处。
  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巩义长期居于河南县域经济“排头兵”方阵。2023年,巩义市GDP突破千亿元,成为河南首个“千亿县”。2024年,巩义市GDP达105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省和郑州市。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的背后,是工业产业的有力支撑——巩义是全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其中,作为郑州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在巩义聚集,形成了从电解铝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铝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襄城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年来,襄城县全力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打造了国内最长的煤化工产业链,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新郑,现代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截至2024年年底,新郑市拥有各类经营主体14.6万家、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其中,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红枣行业的龙头企业,研发生产出400多种单品。
  沈丘县,围绕钢铁、装备制造、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2024年新签约、新开工、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6个、22个、22个,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2%。
  西华县,近年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优化升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90%。其中,以耕德电子、海鑫电子等为代表的智能零部件制造企业达到27家,2024年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能够保持发展劲头的县(市),都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富禄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可以看到,巩义、襄城、新郑、沈丘、西华背后的产业支撑并不相同,但均是通过产业的不断集聚、转型升级、延链补链,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的“蝶变”。
县域,缘何如此重要?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连接、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河南来说,尤为重要。”4月16日,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介绍。河南省县域的数量大、地域广、人口多。截至2022年,全省拥有县(市)102个,县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4.37%,占全省常住总人口的68%,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可以说,县域经济是我省省域经济发展的‘底座’,其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也关系着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实现程度。”
  “发展县域经济至少具有三重意义和作用。”张富禄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地区发展、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的县(市)。比如,4月16日举行的中原农谷第三届振动机械产业博览会,集中呈现了新乡县打造“振动之都”的产业特色;原阳县抢抓机遇,跻身新赛道,把预制菜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通许县则聚焦酸辣粉这一细分赛道,力争到“十四五”末在当地建成百亿级酸辣粉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集群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耿明斋表示,聚焦1个产业甚至1个产品,不断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可以形成集聚优势。除了上述几个县,长垣的起重机械、民权的制冷产业、柘城的超硬材料、西峡的香菇产业等,都很有代表性。
  产业优带动县域强。在赛迪顾问公布的2024全国百强县榜单中,河南巩义、永城、中牟三地上榜。
河南,加力培育百强县、千亿县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中,有一个群体备受关注,那就是“千亿县”。
  前不久,赛迪顾问发布了全国“千亿县”情况——从2013年到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数量从9个增至59个。2024年,我国新增3个“千亿县”,“千亿县”总数达到62个。62个“千亿县”GDP总量达到1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7.8%,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了解到,62个“千亿县”中,从体量来看,昆山市、江阴市GDP均超过5000亿元,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GDP均超过3000亿元,GDP超2000亿元的县(市)达到10个;从地域分布来看,62个“千亿县”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15个省份,其中江苏、浙江分别达22个、11个,堪称千亿县“收割机”。
  “‘千亿县’是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第一序列,是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行的结果。”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县域是承上启下、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千亿县”则是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在产业带动上,“千亿县”普遍以工业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围绕主导产业,“千亿县”构建有完整产业链,培育出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比如晋江的纺织服装、慈溪的家电产业、巩义的铝精深加工,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从要素集聚角度,“千亿县”更能够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聚集。截至2023年,全国“千亿县”常住人口平均规模为108.3万人,人口密度较大,且汇聚近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2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授权专利数超4.5万件,推动了产业创新与升级。
  “此外,‘千亿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示范作用,为其他县域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张占仓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河南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县数量还不多,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起来尚有差距,但目标已明确——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一批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城区人口超50万县。
县域经济发展,河南潜力巨大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下一步如何更好发力?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张占仓介绍,河南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河南特色农产品丰富,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方面很有潜力。比如内乡县依托牧原集团,围绕养猪产业链培育众多规模以上企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下一步,河南县域经济可从多方面发力。产业发展上,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加强产业间协同配套;推进城乡融合上,加强县城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带动乡村振兴。
  “很多沿海发达省份的强县,都是通过特色产业集群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耿明斋说,可以借鉴江苏及其他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成功做法,下大力气培育并做强一批生产总值超千亿的经济强县。
  “县域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张富禄表示,比如,结合当地农业基础,发展深加工产业;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先进制造业等。同时,从营商环境、人口要素等层面发力,打造区域良好的产业生态。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