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张超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工业第一大省。过去一年,在众多的工业产品中,全国每生产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源自广东;每产出5台工业
机器人,其中就有2.2台出自广东;每诞生5部智能手机,便有2部来自广东……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如今畅销全球的新能源车、手机、无人机、智能
机器人,在2024年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世界工厂”俨然在破局求变向上突围。
向“高”攀角逐全球舞台有“底气” 在广东,企业是高质量发展当仁不让的主角,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企业矩阵托举“世界工厂”的攀高向强。
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亿航智能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明阳风电建成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首个国产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智霁”上线……
在深圳市坪山区,倒推到三十年前,也就是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一间小厂房成立20人的初创团队。三十年过去,
比亚迪在去年11月正式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成就的车企,从第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到第500万辆,
比亚迪用时整整15年。而从500万辆迈向1000万辆,
比亚迪仅仅用时15个月。
在广州市黄埔区,时间回到二十年前,也就是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初创的时间。二十年过去,
视源股份从一家中小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全球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的细分产业龙头,全世界每3台电视,就有1台使用
视源股份设计的主控板卡,全国中小学教室里,每两块交互智能平板,就有1块由
视源股份提供。
作为制造大省,广东的工业企业有多强?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给出一组数据:全省有9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60家、累计190家,增量排名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561家、累计2089家,均居全国第二;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占全国近1/5;新推动5500家企业“小升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39万家、占全国1/7。
简单来说,广东既有一批龙头企业,又有成群的“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大手拉小手”的矩阵。这一成绩,与广东对企业的支持也密不可分,去年,广东的增值税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为2.3万家企业新增减税超190亿元;8家合作银行为10万家次企业新增融资超1万亿元。
工业企业的实力,就等同于“世界工厂”的底气。
涂高坤也提到,今年广东将启动新一轮优质企业遴选认定,聚集财政、金融、服务等要素资源,加大孵化培育力度,新认定一批省级“链主”企业,力争培育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取得新突破;加大“小升规”支持力度,力争推动5500家新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
向“新”行产业新旧并举有“实力” 在广东,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新赛道”“老产业”的并重齐进,一批优质企业和创新技术涌现。
“传统产业永远不能丢。”涂高坤说,去年广东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行动,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举办“粤食越好粤品世界”“产业助老粤造粤强”“穿粤时尚潮服荟”等活动,遴选25个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73个产品入选国家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在广州,纺织服装过去从接单到出货大概需要一个月,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把这个时间缩短到了5天-7天。“以前找布要在面料市场各个档口中挨个询问、比对,十几天都不一定找得到理想的。现在用‘百布’对布
机器人扫一下,最快2分钟左右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布。”致景科技资深AI专家张成东说。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游艇等领域的支持政策下,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增加值37242.14亿元,占全省GDP的26.3%;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省GDP增速高4.1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0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2.0%,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
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0%、31.2%、12.5%、21.0%、10.4%。
具体来看,在全国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累计发布63个AI大模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16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组建省具身智能
机器人创新中心、省
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业
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增长31.2%,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涂高坤透露,广东今年将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针对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要推动企业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上持续下功夫,把质量搞上去、把品牌立起来。
针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具身
机器人产业,抓住市场需求爆发前的时机,大力发展具身
机器人特别是面向养老服务的
机器人;争取用3年时间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推动低空经济制造端与应用端、服务端融合发展等。
“广东强芯”工程将加快推动
中芯国际、增芯、芯粤能、新锐光掩模、基石科技等重大项目达产,推动粤芯三期、
华润微、方正微、天域二期等项目量产爬坡,争取12英寸晶圆制造产能达到20万片/月;并谋划一批新项目,推动粤芯四期、增芯二期、芯粤能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当家”产业新旧并举,“世界工厂”自然也就挺起了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文章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