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官宣!多家车企接入DeepSeek,新一轮竞赛来了?,比亚迪最新消息,002594最新信息

《 比亚迪 002594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集体官宣!多家车企接入DeepSeek,新一轮竞赛来了?
2025-02-10 21:11:00



  2025年2月初,中国汽车圈上演了一场“集体官宣”的奇观:吉利、东风、岚图、零跑、智己等十余家车企密集宣布与AI公司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深度融合。

  2月6日,吉利打响第一枪,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将利用后者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一天后,极氪、岚图也进行了类似的官宣。到了2月8日,宝骏、智己、东风、零跑、长城五家车企同日跟进,至此,这场“AI上车”的竞赛以近乎军备竞赛的速度在推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甚至预言,“下一个十年,AI将驱动汽车行业乃至全球硬件和软件的变革”。
  资本市场也反应迅速。官宣当日,吉利汽车港股当日涨幅超5%,零跑汽车股价三日累计上涨12%,长城汽车A股更是一度冲击涨停。而这场狂欢的背后,是车企对AI大模型“上车”战略的押注:谁能率先将大模型融入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谁就能在估值逻辑重构中占据先机。
  DeepSeek带来的算力平权
  春节前后,DeepSeek作为一款性能出众的国产开源大语言模型,引发的热度已让民众对于AI的认知集体飙升。但是,对于汽车圈来说,AI技术与智能化早已不是新命题,这一轮与DeepSeek的融合,将为竞争局势带来什么变数?
  从竞争阶段来说,头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估值锚点是电池技术与续航里程;而如今,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与智驾系统的进化速度,正成为新的定价核心。
  而在汽车座舱的智能化方面,每家车企目前所带来的体验是天差地别的:有的可以发挥全能助手的作用,有的则是个聊胜于无的“人工智障”。
  大模型就好比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让车辆能够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调用车载接口,提供主动服务,比如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主动调节车内温度、播放喜欢的音乐,规划最佳出行路线等。
  这背后,体现的便是每家车企在AI技术和大模型调教上的功力,也是巨额科研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
  而DeepSeek的出现,以“低成本、高适配、中文语境霸权”的优势,迅速为众车企找到了一条“弯道超车”的路径,就如华福证券所言:“DeepSeek的本质是‘算力平权’,它让中小车企也能以低成本接入顶尖AI能力,打破技术垄断壁垒。”
  重塑竞争格局
  车企们如此积极地接入DeepSeek,背后的逻辑十分清晰。在智能座舱方面,传统车机的“一问一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DeepSeek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实现更自然流畅的多轮对话和上下文理解交互。用户不再需要刻板地发出指令,只需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就能让车辆完成各种操作。比如,用户说“今天好累,想放松一下”,车辆就可以自动播放舒缓的音乐,调整座椅到舒适的角度。
  在智能驾驶领域,DeepSeek的多模态能力可以加速复杂场景决策模型的训练效率,助力算法优化。这意味着车辆在面对各种复杂路况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通过 DeepSeek的优化,车企可以降低对高算力硬件的依赖,用有限的算力推动性能更强模型的诞生,降低研发成本。
  从各家车企所公布的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出,它们正在积极利用DeepSeek来弥补过去的短板,从用户体验、数据利用到构建壁垒,做出各方面的升级。
  例如,岚图知音搭载DeepSeek后,座舱可主动分析用户需求,比如检测到雨天会自动关闭天窗、调高空调温度,并推送附近停车场110。这类“无感服务”能直接冲击传统车企“功能堆砌”的卖点逻辑。
  而零跑汽车将DeepSeek-R1部署至内部IT系统,辅助代码生成与流程优化,开发效率提升了40%。这意味着,车企的研发成本曲线可能被重新绘制。
  在智己汽车方面,其联合DeepSeek、豆包、通义等模型打造的“插拔式AI矩阵”,正试图通过多模态交互形成用户黏性。这让人联想到手机行业的“操作系统战争”——生态闭环能力将成为估值溢价的关键。
  对于融合大模型带来的收益,国联证券做了这样一个测算:搭载DeepSeek的车型毛利率可提升2—3个百分点,用户付费订阅智能服务的转化率预计可增加15%。
  暗战与隐忧
  在车企的加速赛跑、资本的热情追捧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已经悄然浮现。
  首先是同质化竞争。研究大部分车企的宣传话术可以发现,大家几乎都聚焦在“多轮对话”“场景理解”之类的语境中,差异化优势尚未显现。某机构分析师调侃:“现在买汽车股,得先数数财报里提了多少次‘大模型’。”
  其次,安全性与合规风险或许会被进一步放大。DeepSeek虽强调数据隐私,但当多家车企共用同一模型,数据收集和应用场景逐渐增加之后,可能加大用户信息泄露隐患。2022年蔚来深陷“用户数据泄露门”事件便是前车之鉴。
  此外,AI大模型行业竞争激烈,更新迭代迅速。如果DeepSeek不能持续保持领先,车企可能需要重新选择合作伙伴,这将增加成本和不确定性,也影响资本市场对相关企业的投资热情。
  而在技术路径上,每家车企的分歧也将越来越明显。目前看来,比亚迪、长安等头部玩家依然投注自研路线,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试图以“全栈自研”对抗第三方模型依赖。一场“开放派”与“封闭派”的较量,或许即将展开。
  十年前,马斯克用OTA重新定义了汽车;今天,DeepSeeker们要用大模型再定义一次。这场AI“上车”运动,表面是技术迭代,实则是资本市场对车企估值模型的颠覆——从“制造溢价”转向“数据溢价”。
  但狂欢背后,一个问题悬而未决:当所有车企都宣称“接入DeepSeek”,资本市场的红利终将褪去,谁能真正跑出重围?答案或许藏在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发布会中,也可能埋在小鹏45亿元AI研发投入的财报里。唯一确定的是,这场竞赛的终局,绝不会止于一场“官宣”的狂欢。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集体官宣!多家车企接入DeepSeek,新一轮竞赛来了?,比亚迪最新消息,002594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