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产宣布合并谈判正式终止 将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继续发挥协同效应,比亚迪最新消息,002594最新信息

《 比亚迪 002594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本田日产宣布合并谈判正式终止 将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继续发挥协同效应
2025-02-13 23:05:00

  酝酿了一个多月时间,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计划最终还是走向了夭折。
  2月13日下午,日产与本田分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决定撤回2024年12月23日签署的业务整合谅解备忘录,并终止业务合并谈判。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导致合并谈判破裂的原因在于,两家公司对合并计划、整合以及管理方式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
  在启动合并谈判之初,本田与日产达成的共识是建立一家控股公司,将两家公司整合到这家控股公司旗下。不久前,本田加大了夺取经营控制权的力度,包括向日产提出收购日产100%股份并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的提议。这一提议遭到了日产方面的强烈反对。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合并谈判中,双方在力量平衡问题上存在分歧。日产寻求的是在与本田维系平等关系、保持自主性的基础上去挖掘业务整合的可能性,而本田方面则认为在当下汽车产业环境下必须加快决策,在快速反应的同时实力更强的本田应占据主导权,这一分歧让这两家公司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显露。
  “闪离”背后
  2024年12月17日,为应对来自特斯拉以及中国等其他电动车企的竞争,日产与本田宣布展开合并相关事宜的谈判,以整合双方资源。
  很快,12月23日,本田、日产与三菱汽车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宣布未来将成立一家新的联合控股公司,进行技术以及资源整合,以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彼时,本田与日产计划在2025年1月底前确定整合方向,并在2025年6月前敲定最终合作协议,2026年完成合并。
  时间进入到2025年2月,合并进展不利的消息传来。随着谈判的深入,本田向日产提出了新的合并方案,提出了“将日产变成本田子公司”的提议。本田的这一合并方案遭到了日产内部的强烈反对。
  在分别召开董事会会议后,日产与本田在2月13日对外宣布了合并计划终止的声明。至此,持续近2个月的合并谈判破裂,而谈判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本田、日产未能就推进业务整合达成共识。
  “业务整合的目的是两家公司联手成为更强大的企业实体,以应对全球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日产按照提议成为本田的全资子公司,我们最终还是无法确定日产的自主权将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维持,以及日产的潜力是否真正地实现最大化,所以我们无法接受该提议。”日产CEO内田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决定宣告两家公司业务整合谈判的结束。
  本田在谈判中提出将日产纳为本田子公司是基于哪些考虑?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正面回应:“控股公司是一家新公司,很明显,建立(新公司的)治理体系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了我们最初的预期。现在(对汽车产业而言)是速度决胜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并提出了需要采用单一治理体系来度过这一时期的合并方案。”
  然而,由于两家公司在文化、运营以及战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分歧未能弥合。
  “虽然合作可能会带来规模效应,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合作难度使得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未能继续。”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外本田和日产对于如何快速转型的理念存在较大分歧,也是合并谈判破裂的原因之一。而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在全球汽车行业快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合作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但是否能够克服各自的战略差异,仍然是大多数车企面临的一个挑战。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保持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合并谈判终止,但本田与日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得以保持。
  三部敏宏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MOU) 仍然有效,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中的协同效应。当然,我们认为(合作关系)带来的协同效应将比通过合并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要小,但未来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效益。虽然战略合作不会像业务合并那样有益,但我们相信通过三家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
  2024年8月,为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挑战,本田和日产签署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MOU),两家公司接下来将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与智能化技术、共享生产与供应链资源以及全球市场拓展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2月13日本田、日产方面在新闻发布会上释放的信息,未来本田与日产将继续在电动汽车领域和软件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通过此前的合并谈判,本田和日产都认识到合作具有相当大的协同效应和潜力,有利于双方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三部敏宏说道。
  本田与日产当前都面临需要应对来自特斯拉、比亚迪等强劲对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步步紧逼的压力。
  在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榜单中,丰田汽车集团以1082万辆蝉联榜首,大众集团(902万辆)、现代集团(723万辆)分列二、三位,Stellantis(543万辆)与通用汽车(517万辆)紧随其后。中国品牌比亚迪以427万辆、同比41%的增幅强势攀升至第六位,首次超越本田(380万辆)、日产(334万辆)等日系车企,成为首个跻身全球销量前十强的中国车企。日系车企本田、日产、铃木(324万辆)位居榜单第八、九、十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本田和日产都面临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市场萎缩的压力,需要加速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出更强技术的产品,顺应世界新能源化和SUV化的趋势。
  本田与日产是日本第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日产的市值目前几乎是本田的五分之一,本田的市值约为7.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56.35亿元)。而在10年前,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均为4.6万亿日元左右。
  从现状来看,相对于本田,日产的处境更为艰难,其当务之急是挽救持续下滑的业绩。2025年2月13日,日产方面宣布下调2024财年全年展望,预计2024财年净营收将降至12.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26.4亿元),营业利润缩水至1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9亿元,之前预测的数字为1500亿日元)。日产方面预计,2024财年将录得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94亿元)净亏损,而在2024年7月日产方面预计其2024财年净利润能够达到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2.3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本田日产宣布合并谈判正式终止 将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继续发挥协同效应,比亚迪最新消息,002594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