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8日讯,市场全天低开后震荡反弹,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147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48亿,创年内地量。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银行股维持强势,中、农、工、建四大行续创历史新高。地产、城镇化概念股集体走强,
渝开发等多股涨停。5G概念股表现活跃,
通宇通讯等涨停。下跌方面,大消费股集体调整,
贝因美等多股跌停。截至收盘,沪指跌0.11%,深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27%。
板块方面 板块上,银行股份逆势活跃,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盘中均创出历史新高,
厦门银行、
重庆银行、
上海银行、
江阴银行涨幅靠前。消息面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已有
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杭州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获得险资举牌。
银行股作为市场的权重板块,对于指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维稳作用。此外量能的持续萎缩,导致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抱团于银行股进行防御避险。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后续银行股仍有望延续震荡向上的趋势性行情。
5G概念股涨幅居前,
硕贝德、
盛路通信、
通宇通讯、
海能达、
世嘉科技、
武汉凡谷涨停,
金信诺、
信维通信、
三维通信等个股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国新办于今日上午10时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截至3月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到了2925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了75.9%。
机构指出,5G带动新型消费扩大升级,5G应用培育新终端,推动基于5G的智能
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云设备等研发应用,推动通信模块“5G上车”,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智舱升级。随着多方位深度赋能,规模经济效应赋能成效有望凸显。但需注意的是,5G今日的上涨更偏向于消费主线方向陷入调整后资金的一种过渡性炒作,若后续没有持续性利好催化的话,其延续性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房地产板块午后再度走强,
金融街、
渝开发、
三湘印象、
我爱我家、
天保基建等个股涨停。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房地产政策已经纳入扩大内需的框架,预计稳定房价的政策箭在弦上。2025年房价有望达到长周期的底部。后续可重点关注具备好运营,好开发和好资产的地产平台,以及具备高分红潜力和意愿的服务平台。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房地产及其延伸产业链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整理后,估值优势较为明显,若大消费持续调整的话,后续可关注地产链能否凭借自身板块容量成为承接做多资金新方向。
个股方面 今日高位股方向分歧加剧,多只人气股遭遇资金的集体抛售,
泰慕士、
贝因美、
麦趣尔、
桂发祥、
华贸物流等跌停,
双成药业、
金陵饭店则于尾盘放量跳水。不过目前来看,市场的连板梯队依旧较为完整,消费股中
国光连锁晋级5连板成为当前市场的最高标,而
国芳集团也探底回升录11天10板,化工股方向
红宝丽也再度涨停录得11天6板,而医药股中的
立方制药也成功斩获4连板。整体而言高位题材炒作虽有所分化,但并未全线退潮,那么对于今日走弱的个股下周一的反馈较为关键,若无法快速获得资金修复的话,则需提防高位亏钱效应的进一步蔓延。
后市分析 市场全天震荡分化,深成指与创业板均小幅收红,而沪指尾盘竞价翻绿错失9连涨。虽然近期在多只宽基ETF放量拉升的带动下,指数整体维持相对稳定的走势,但量能却持续萎缩,今日已不足9200亿, 创下了去年“924”行情以来地量。再结合指数仍面临着前期套牢卖压的考验,若后市无法放量突破的话,短线回调整理的概率或越来越多。从盘面的角度而言,近期主线大消费的强弱仍是关键,若在经历今日之分歧后,能够快速获得资金回流修复的话,市场震荡轮动的结构性行情仍有望延续,反之一旦亏钱效应进一步蔓延的话,或继续拖累整体情绪,届时应对上需保持谨慎,耐心等待出现右侧转强信号后再行跟随进场。
市场要闻聚焦 1、商务部:支持投资或注册地在当地的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 财联社4月18日讯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4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商务部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开展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果,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坚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孟华婷指出,商务部将加强对自贸试验区的分类指导,扩大对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任务授权,赋予其新的改革试点任务;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加强对中西部和延边等地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赋能,支持其更好发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财联社4月18日讯,据国务院国资委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1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实现了“开门红”。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与其他企业合作。加快攻克“卡脖子”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