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李耿光 全国门店过万家的 “连锁药店龙头”
一心堂,2024年新增门店逾千家,却难为公司带来“真金白银”。
近日,
一心堂(002727) 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1亿元~1.5亿元,同比下降72.7%~81.8%;扣非净利润预计2.5亿元~3.5亿元,同比下降52.22%~65.87%;基本每股收益0.1688元/股~0.2533元/股。
这也是公司自2023年首次年度业绩下滑后,连续第二年增长“失速”。 在分析业绩变动的原因时,
一心堂解释称,
主要是大量新开门店导致运营成本费用增加,房租、装修、人工、日常办工等费用会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等比例增加,但其销售处于提升阶段,新店和部分次新店还处于前期亏损阶段,导致公司整体利润下滑。 据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一心堂拥有直营连锁门店约1.15家,全年新开门店1867家,净增加1243家。2023年全年新开门店1381家,净增加1049家。
一心堂表示,2025年,公司将以存量门店经营质量提升为主,强化门店品类经营能力、客户健康管理及服务能力、零售门店间协同能力,持续优化成本费用,强化运营效率,从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回溯近几年财报数据,2022年是
一心堂业绩的“高光”年份,公司当年净利润突破了10亿元。但是,
其业绩增长自2023年开始“戛然而止”。当年,
一心堂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29%、45.60%。这是
一心堂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令投资者疑惑的是,
为何在2024年新增门店变多的情况下一心堂净利润最高下降超八成,减速却更为明显? 业界人士认为,随着全国连锁药企竞争日趋激烈,药店经营将更加艰难,并迈入“微利时代”,同时,新开门店盈利周期拉长,店均客流下滑,连锁药店将面临成本控制、人效/坪效走低等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
一心堂业绩下滑,一定程度上与其陷入补税风波与资产减值密切相关。 回溯2023年,
一心堂及子公司接受所在地各主管税务局对2020年至2022年的纳税情况开展税收辅导工作,补税及税收滞纳金涉及金额约2.4亿元,这也导致公司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5.61%。
2023年,公司因税款补缴因素业绩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仍有部分税款补缴影响。
一心堂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4年,公司各子公司接受所在地主管税局对前期的纳税情况开展税收辅导工作,并在2024年依据子公司本地税局指导完成数据确认及申报,上述事项在2024年进行会计处理,最终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的结果为准。
2023年,
一心堂还进行了巨额的存货和商誉减值。
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一心堂存货期末余额为39.1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5815.95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约为1.49%。商誉减值1906.66万元,原因是处置子公司美国瑞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及美国瑞福祥经贸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
一心堂商誉为17.99亿元,占总资产9.91%。
零售药店赚钱为何越来越难?从
一心堂毛利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可窥见一斑。
据往期年报披露,2021年至2023年,
一心堂的毛利率逐渐下降,从36.96%降至33%。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降至31.73%,同比下降1.40个百分点。
一心堂毛利率承压,主要系客单价有所回落所致。
公司净利率也有下降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率只有2.26%,不到行业头部公司净利率的一半。
此外,
一心堂三年内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超千万元,也备受关注。
2024年8月16日,国家医保局在微信公众号公告了
一心堂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整改情况。公告显示,
一心堂针对全集团9179家直营连锁医保定点药店,自2021年5月1日至2024年5月30日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已退回违规问题涉及医保基金1070余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
一心堂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连锁药房。2014年,
一心堂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二级市场上,自去年5月被约谈信息发出后,
一心堂股价快速下跌,至9月探至10.84元/股的低点,期间跌幅近腰斩。
截至1月20日下午发稿,
一心堂涨0.33%报12.77元/股,处于破发边缘,最新总市值为71.9亿元。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