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又一“市值退”公司来了,*ST龙津最新消息,002750最新信息

《 *ST龙津 002750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停牌!又一“市值退”公司来了
2025-02-08 11:53:00
继建车B、*ST深天、*ST美讯*ST博信因市值原因退市或停牌后,当下又有上市公司达到了“市值退市”标准,它便是*ST大药
  2月7日盘后,*ST大药发布公告称,因公司股票连续 20 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5亿元,已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2月10日开市起停牌。
01
已收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2月7日,*ST大药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因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情形,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此外,*ST大药还收到了交易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及时披露并充分提示风险,做好股票终止上市的有关工作。
02
10连跌停,市值只剩2.59亿元
  从股价表现来看,*ST大药自1月17日股价跌停开始,已连续10个交易日跌停。2024年,*ST大药下跌79.63%,成为当年A股跌幅第二大个股,仅次于*ST博信(该股也触及了市值退市标准,处于停牌当中)。
  从市值来看,截至2月7日收盘,*ST大药市值为2.59亿元,较巅峰时的46.69亿元,蒸发超过4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大理制药厂于1958年成立,1996年与大理医药公司、云南省弥渡县医药公司合资设立大理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9月22日,大理药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也就是说,从上市到退市,*ST大药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03
公司连续4年亏损
  事实上,即使没有市值这一交易类退市,*ST大药大概率也会触及财务类退市。此前,*ST大药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到-36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00万元到-3900万元。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6200万元到7400万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到7000万元。
  *ST大药在预亏公告中表示,公司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公司2024年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
  对于2024年业绩预亏的原因,大理药业曾表示,公司主要产品醒脑静注射液,受行业影响,公司销售价格大幅下降,降幅达61.05%,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销售不及预期。而医药商业配送业务又难以形成规模突破。
04
董事长被留置、立案调查
  2024年,大理药业还多次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君祥被留置、立案调查的情况。
  2024年8月6日,大理药业发布公告,因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杨君祥正在筹划协议转让公司股份相关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2024年9月2日,大理药业再次发布公告,公司与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君祥家属收到由镇康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杨君祥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大理药业表示,杨君祥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公司未被相关机关要求协助调查。
  此前大理药业最新发布的股票异动提醒公告中曾提及,杨君祥仍处于留置、立案调查状态,公司尚未知悉相关事项的进展及结论。
05
退市力度不断加大
  2020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退市新规,增加“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
  到了2024年4月,沪深交易所修订完善了相关退市规则,将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2024年10月30日起正式实施。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不考虑*ST大药和已停牌公司,当前A股市值最小公司为*ST龙津,为5.89亿元。春光药装大禹生物位于最低市值排行榜上的二、三位,最新市值为6.17亿元和6.41亿元。整体而言,当前A股有550只个股市值低于20亿元,39股市值低于10亿元。
  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且愈发严格,退市公司的数量也愈发增多。过去的2024年,就有53家公司被强制摘牌,创下历年新高。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表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不断完善,2024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退市监管力度。这在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看来,体现了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及强化市场优胜劣汰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政策导向。
  华宝证券表示,建设中国高质量资本市场,强化上市公司质量管理,需要关注“发行上市—存续管理—摘牌退市”三个阶段,打造“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良性生态,实现退市与上市的正向动态循环。当前退市“出清”企业数量增加,“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加速形成,而调整退市结构将是后续改革重点。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停牌!又一“市值退”公司来了,*ST龙津最新消息,002750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