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002594&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2月10日晚间,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
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首批21款车型稍后上市。
近期,多家车企召开了智能驾驶相关发布会,业界猜测“智驾平权”时代即将到来。市场热议之下,也有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智能驾驶汽车必不可少的“装备”——传感器。
根据头豹研究院研报,智能驾驶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具体来看,感知层主要包括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目前,摄像头传感器与激光雷达广受关注,而毫米波雷达相对而言关注度较低。近日,加特兰产品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毫米波雷达在智能驾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激光雷达渗透率持续提升 当下,最为火热的智能驾驶传感器当属激光雷达。
2月9日,
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据了解,其天枢智驾系统将于今年8月份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
10万元级别车型也能使用激光雷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国产厂商的进步。据华金证券,2021年以前,激光雷达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2021年末,随着搭载国产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发布、交付,国产厂商份额快速抬升。2024年上半年,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技术及图达通四家国产厂商合计市占率超过97%。
渗透率方面,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标配激光雷达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1月至5月的1.5%提升至2024年1月至5月的4.7%,2024年5月达到6.3%。华金证券表示,伴随着智能驾驶快速发展带动激光雷达进入规模化生产,产品价格水平持续下探,速腾聚创2024年一季度产品价格降至约2600元。
摄像头方面,2023年,我国车载环视摄像头渗透率为39%;车载前摄像头渗透率为56%;倒车摄像头渗透率为48%。
目前,以舜宇智领、
德赛西威、
海康威视、
欧菲光为代表的车载摄像头模组厂商逐渐崛起。据华金证券研报,2023年国内市场上舜宇智领、
德赛西威分别位列前二,
海康威视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摄像头模组最核心的零部件当属CIS(COMS图像传感器),该领域国内厂商主要有
韦尔股份和思特威。
4D毫米波雷达逐渐受关注 可以看出,目前车载摄像头渗透率较高,激光雷达渗透率在持续提升之中。而谈到目前逐渐受关注的智能驾驶传感器,则不得不提4D毫米波雷达。
佐思汽车研究表示,目前,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链上游依然被国外芯片/芯片模组提供商占据,主要玩家包括英飞凌、ADI、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瑞萨等,但国内毫米波雷达厂商也发展迅猛,涌现出不少初创企业,国内玩家目前包括加特兰、欧思微、晟德微等企业。
关于毫米波雷达的特点,加特兰产品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摄像头能够捕捉细节和颜色信息,激光雷达则在高精度三维建图方面具有优势,但两者在大雾、大雨、强光等恶劣天气下往往会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相比之下,毫米波雷达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全天候工作能力,能够稳定地提供物体的距离和速度数据。此外,高阶毫米波雷达还能够采集高度信息和输出丰富的点云密度,可以替代激光雷达,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中,也能准确检测到被遮挡的车辆和精细分辨目标强弱,从而有效补足其他传感器在特殊场景下的不足。”
关于当下火热的4D毫米波雷达,佐思汽车研究认为,相较3D毫米波雷达,4D雷达(距离、速度、水平方位角、垂直高度)通过增加发射、接收通道的个数,提供点云的功能,从3T4R(12信道)到6T8R(48信道)再到12T16R(192信道)甚至到48T48R(2304信道),点云成像的精度持续提升,逐渐实现对传统毫米波雷达的替代;在多颗雷达组网的情况下,实现对激光雷达的部分替代。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4D成像毫米波雷达点云效果已经可以和低线数激光雷达相当,同样具有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的特性,且成本总体较低。在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4D成像毫米波雷达能够作为安全冗余发挥功能,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在未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4D成像毫米波雷达能够作为激光雷达的传感器平替,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助力智能驾驶的普及。
上述加特兰产品负责人也表示:“从全球智能驾驶的发展趋势来看,毫米波雷达的装配量正随着智驾技术的普及大幅增长。在高阶智驾系统中,单车通常需要配备更多数量的毫米波雷达,以实现更精细的环境感知和冗余设计;而随着智驾技术逐步向更多级别的车型下放,毫米波雷达的市场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
其补充表示:“与此同时,毫米波雷达在舱内监测、开门避障等新兴应用场景中也展现出广阔前景。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和多场景应用的共同驱动,毫米波雷达的装配量将持续增长,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普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