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罗俊茯: 敢“拼”敢“闯”开拓产投发展新未来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今年发展的重点方向,向企业界、投资界、产业界、科技界释放了非常强烈的积极信号,极大鼓舞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省人大代表,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表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以一往无前的闯劲‘拼’产业投资,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罗俊茯表示。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粤港澳大湾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近两年,通过运作管理广州产投创投两大母基金,集团累计投资百余个基金及项目,投资额超450亿元,为大湾区引入重点产业项目超40个,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全面落实《南沙方案》,累计在南沙投资32个项目,带动超200亿元投资南沙。
“我们还以不离不弃的陪伴‘拼’科创服务,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罗俊茯说,集团发挥创投母基金“以投促创”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已联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港科大(广州)等大院大所设立子基金19只、总规模34.8亿元,投资2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力塑造产业新优势。设立广州首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支撑强化广州作为广东省低空经济核心城市的责任担当;设立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注入金融“活水”;牵头举办中国海交会和中国创交会,为大湾区引资、引智,并推动科技成果合作转化。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健全国有企业创新创造多元化投入机制和中长期激励机制。我们作为国有企业,要以服务大局的担当‘拼’国资运作,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罗俊茯表示,集团扛起优化布局、盘活存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使命,有效发挥作为广州市唯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积极作用。同时,发挥上市公司定增基金“以投促产”功能作用,参与
思瑞浦、
万孚生物、
祥鑫科技等多家民企的定向增发,助力民营经济提振信心、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7个未来产业集群、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打造专业的产业投研招引平台,发挥产投招商公司‘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站的‘探头’作用,全面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招引优质重点产业项目,在服务国家战略使命和省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罗俊茯表示。同时,积极构建“产业智库+产业基金+科技金融+价值园区+成果转化”的新型科创服务体系,并整合更多资源、联动更多头部机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人大代表张亮: 打造爆款“岭南衣”拉动消费和生产 “我们建议,广东结合纺织服装等本省特色产业,更大力度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拉动市场消费和企业生产,打造爆款的‘岭南衣’。”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带来了关于“结合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加大力度推进消费提振专项行动”的建议。
俗话说“广东粮、岭南衣”。作为成长于本土的电商企业的代表,张亮对此深有体会。“升级‘岭南衣’是使命,更是机遇。”他提出,可以从出台专项提振消费政策支持、打造品牌穿透力、加速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重点发力,形成一套“组合拳”。
此前,广东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纳入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规划。“岭南衣”强在完善的集群与产业链,如何进一步推动做得靓、卖得好?
“首先应建立专项促消费资金,将纺织和服装品类纳入地方补贴范围,将本地
线上线下平台和龙头纺织服装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张亮建议,应当设立好补贴试点门槛,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使用。
其次,打造品牌穿透力,创新时尚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比如鼓励
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让好商品全方位触达消费者。也可以探索与头部影视剧组合作等方式,带动服装‘出圈’销售。”
“纺织服装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一样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一样可以进一步深挖市场潜力。”张亮提出,应当大力支持纺织和服装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数字化变革。“通过企业上云、设备联网等方式推动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工厂、智慧车间的运用确保生产质量的把控。”
近年来,在扩内需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消费市场活力涌动,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消费市场存在哪些新机遇?
在张亮看来,今年有了更积极、明晰的政策支持,消费市场会继续向稳向新,线上消费也有望加速扩容升级。“对我所处的电商行业来说,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机遇之门。”张亮说,“只有练好‘内功’,筑牢‘内核’,才能把握住市场机会。”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内需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更加智能、环保的家电产品。”张亮表示,“今年以旧换新国家补贴跨年‘无缝衔接’,我们也要迅速行动,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我们要在去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政策的杠杆效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张亮说。
省人大代表黄山: 将广州打造成大湾区法治建设高地 省人大代表、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山说,他很关注法治环境的建设,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黄山认为,广州法治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大力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据了解,广州市设立全国首个涉外法治工作专门机构,率先建立涉外法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机制,率先成立广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分会,一体推进广州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广州还积极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以立法形式为南沙开发开放进一步放权赋能破除改革发展障碍;出台《广州市南沙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建立与港澳、国际接轨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同时推进广州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打造联动香港和澳门、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制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法律服务业的制度衔接创新上,广州全力推进粤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试点工作。”黄山表示,《广州市支持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若干措施》日前发布,提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司法、行政、仲裁、商务等领域的互动,积极向港澳地区推介广州法律服务。
他表示,广州正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高水平推进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广州缺乏像深圳、珠海两地的特区立法权和立法变通权,在落实《南沙方案》中面临诸多法律法规障碍。
据了解,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只有普通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黄山举例说,在南沙推动实现港澳游艇自由行,面临出入手续繁、费用高、可开放水域少等现实问题,广州市目前在积极争取参照“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模式,探索在南沙先行先试港澳游艇关税免担保入境,参照内地游艇进行管理,但所涉政策均属于国家事权,需逐级上报国务院批准调整相关法律法规在南沙的实施。
“相信随着《南沙方案》的深入落实,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湾区居民‘心连通’,一定会将广州打造成涉外法律服务业中心和大湾区法治建设高地,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黄山说。
省人大代表朱意琴: 推动“百千万工程”在瑞岭村开花结果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将“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抓好典型县、镇、村建设。”
“我听了非常振奋,对我们农业农村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来自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的省人大代表朱意琴,分享了“百千万工程”实施后,她所在的瑞岭村发生的点滴变化。
赤坭镇瑞岭村位于花都区西北部,被誉为“岭南盆景之乡”。虽然种植盆景有一百多年历史,但产值不高,树种出来就卖,“没包装、没文化,更没品牌”。
“瑞岭村产业不兴、农民不富的问题在哪?”朱意琴决定找出症结所在。
她通过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打造的“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代表随手拍”、民情联络员、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等代表履职平台和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对发展盆景产业的意见建议,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
“力求真正把情况摸清,把对策提实。”朱意琴说,农村发展离不开产业这个根本,针对发展盆景产业所需的建设用地紧缺问题,她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快“点状供地”政策落地使用的建议》,建议进一步简化“点状供地”审批程序,优化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手续,保障每年的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指标落地。
针对瑞岭村缺乏盆景产业人才的问题,她提出了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盆景产业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助力瑞岭村建成“广东技工”盆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一批盆景大师工作坊(室)。
“这让我有了深深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朱意琴说,现在瑞岭村已成为集种植栽培、交易交流、创作培训、科普展览、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网红村,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带动赤坭镇花卉、盆景种植面积超5万亩,从业人员超2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
瑞岭村也因此被评为“广东省特色精品示范村”“岭南盆景园艺文化艺术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等,“绿美经济”转变为富民“钱”景。
朱意琴说,今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回去以后,我们将继续狠抓工作落实,持续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我们村开花结果。”
省人大代表翁浩洁: 进一步便利港澳青年来内地工作生活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提到“促进粤港澳民生融通”,引起了代表的共鸣。来自“两企三新”领域的省人大代表翁浩洁在广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加强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大家互相了解,推动建立更有深度的友谊。”
翁浩洁来自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该中心承办团广州市委的广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台大学生实习计划,邀请港澳青年到广州实习,五年来累计发动1802家企业,提供8576个实习岗位,累计1564人上岗完成实习。
翁浩洁建议,增强涉及港澳支持政策的兑现力度和透明度。他说:“根据反馈,在发动政策申报阶段,有港澳青年误以为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获得补贴。提交资料后,他们中有人在审评过程中被淘汰了,有时也未能及时获悉被淘汰的原因。”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在执行港澳支持政策时进一步完善程序,以增强政策的兑现力度和透明度。
翁浩洁提出,进一步提升港澳青年来内地工作生活的便利度。据介绍,目前港澳青年来内地工作生活,还存在港澳居民回乡证、居住证等后台信息不同步,导致办理业务不能一证通用等问题。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收集目前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的不便利事项,形成清单,逐项解决,有利于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内地生活。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