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认购骤减3600亿元 上市公司“闲钱”不闲,中瓷电子最新消息,003031最新信息

《 中瓷电子 003031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理财认购骤减3600亿元 上市公司“闲钱”不闲
2025-02-09 22:28:00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的热情降温,与2023年同期相比“缩水”约3600亿元,降幅为28%。从投资方向看,虽然结构性存款仍是上市公司闲置资金配置的主流,但存款类产品整体认购规模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认购投资公司理财以及国债逆回购等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偏好。
  “在利率‘1字头’背景下,上市公司在投资理财方面会更加谨慎,部分上市公司在权衡收益与风险后会灵活调整理财结构。”普益标准研究员何瀚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在监管的鼓励以及投资者的关注之下,不少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增加回购和分红力度,亦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流向的重要方面。
  新年伊始,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闲置资金使用计划,“闲钱”去向引人关注。
  投资公司理财和逆回购升温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有1146家上市公司将自有或自筹闲置资金认购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为9202亿元,持有理财产品个数总计15312个。
  上述数据较2023年均呈现收缩态势。2023年全年共有1351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了19131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总计达12802亿元。
  从认购产品类型看,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信托、基金专户的认购规模分别较2023年减少313亿元、169亿元、2532亿元、244亿元、142亿元、208亿元、63亿元、7亿元。
  在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看来,存款类产品对于上市公司吸引力有所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持续走低,监管对银行“高息揽储”和“手工补息”行为的治理取得实效,银行在低息差环境下也在压降利率浮动空间,存款类产品与市场上部分流动性较强的基金、理财等替代性产品的收益差距有所拉大。上市公司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出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的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款类产品的投资。第二,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持续涌现,各类新型理财、基金、逆回购等产品流动性较强、收益空间较大,且在支取使用、风险控制、附加值服务等方面更加多元,能够满足上市公司差异化的投资需求,对存款类产品形成有力竞争。第三,上市公司的金融意识持续增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款类产品,加快探索多元化的投资领域,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分散。
  那么,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流向了何处?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公司“闲钱”对投资公司理财和逆回购的青睐度有所上升。2024年上市公司认购投资公司理财规模为116亿元,较2023年增加60亿元,增幅达107%;逆回购规模也从121亿元增加到138亿元,较2023年增加17亿元。
  虽然上市公司对存款类产品的认购规模有所下降,但从整体比重看,存款类产品仍处于主流地位。2024年,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是所有产品投向中最多,为5966亿元;其次为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897亿元。
  “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仍作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主要投向这一现象,实则反映出各上市公司对于闲置资金处置的一致预期,即在当前经济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公司自有闲置资金投资的主要目标依旧是高流动性、高安全性和低风险。”何瀚文表示,结构性存款和部分理财产品具有期限较短、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的特点,契合上市公司对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同时也能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邵科认为:“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和市场供给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较高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相对有限,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相关需求,成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投向的重点领域。”
  2025年开年,上市公司“闲钱”的投资偏好并未转向,但降温态势明显。截至1月20日,共有188家上市公司认购了505个理财产品,合计金额为442亿元。而2024年同期数据为1067个理财产品以及692亿元的认购金额。从认购产品类型看,仍是投资公司理财和逆回购增多,其他产品投向规模减少。
  “认购投资公司理财和逆回购产品增多,反映出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投资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和拓展标的资产,推进投资标的多元化。此外,上市公司闲置资金配置管理更加精细化,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合理调整。”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
  平衡收益与风险
  因公司体量、实力和投资偏好不同,上市公司认购理财的情况也相差很远。数据显示,2024年认购理财金额最多的上市公司为海信家电(000921.SZ),认购金额达255亿元,其次为金龙汽车(600686.SH)、中兴通讯(000063.SZ)、中瓷电子(003031.SZ)等,认购理财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他上市公司认购理财金额则未超过100亿元。
  从收益看,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年化收益率大概在2.2%以下,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稍高,可达2.7%左右。如2025年1月21日晚间,天味食品(603317.SH)披露了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的情况,该次赎回理财金额1 亿元,产品类型为券商收益凭证,年化收益率为2.765%,产品从2024年11月15日起息,2025年1月20日到期,最终获得收益5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通过适当配置理财产品,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财务成本。但同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也存在一定风险。
  在杨海平看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主要面临三类风险,即战略风险、合规风险和市场风险。首先,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要在其资金计划之内进行安排,而资金计划要服务主业,面向战略;其次,要充分考虑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合规要求,特别要注意特定资金的管控要求,以及投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合规性要求;最后,在当前环境下要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提升安全性和流动性方面的考量。
  在何瀚文看来:一方面是流动性风险,即可能出现理财产品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前赎回,或面临高额赎回费用而无法及时变现等情况;另一方面是市场风险,即由于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波动给公司闲置资金造成损失的风险。
  基于上述风险类型,何瀚文表示:“上市公司在认购理财产品时,首先需要正确权衡闲置资金理财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并基于公司自身的项目周期做好流动性管理;其次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要选择大类资产配置多元、底层资产配置清晰、机构信誉良好的理财产品,从而在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尽可能保障自有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实际上,近年来,在监管的鼓励以及投资者的关注下,不少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增加回购和分红力度。
  2025年1月22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磅政策落地,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从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力度、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等方面做出部署。
  业内专家表示,持续稳定的分红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回报,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冗余资金、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引导公司专注主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理财认购骤减3600亿元 上市公司“闲钱”不闲,中瓷电子最新消息,003031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