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300015&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眼科龙头营收、净利双增。
8月23日晚间,
爱尔眼科(300015.SZ)发布半年报。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爱尔眼科实现门诊量794.07万人次,同比增长9.23%;手术量64.99万例,同比增长6.92%。
业绩方面,今年上半年,
爱尔眼科录得营业收入105.45亿元,同比增长2.86%;录得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50亿元,同比增长19.71%。
具体来看,
爱尔眼科业务主要包括屈光、白内障、眼前段、眼后段、视光服务等业务。今年上半年,这五项业务收入均取得正向增长。其中,屈光、视光服务和白内障业务系
爱尔眼科的三大营收支柱,分别录得收入41.55亿元、23.71亿元以及17.35亿元,同比增长3.16%、3.05%以及3.64%。其中,屈光项目和视光项目毛利率分别为57.19%、55.95%。
针对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经营压力,
爱尔眼科表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人类的眼健康需求是长期客观存在的;同时,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导致用眼强度俱增、人口老龄化带来年龄相关性眼病增长等,眼健康需求持续提升。基于此原因,国家政策对于眼科医疗和社会办医一直非常支持。公司作为眼科医疗服务提供者,也将长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深化分级连锁布局,完善基层需求供给 在保持现有业务增长的同时,今年以来,
爱尔眼科持续深化“分级连锁”布局,不断地完善公司医疗网络,为未来实现持续增长酝酿潜力。
多项研报指出,眼科需求呈现强刚性的特点,大部分眼疾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得以治愈或控制。嘉世咨询研报指出,眼科疾病高度细分、专业性强,而我国消费者对眼科疾病的认知与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视力矫正、白内障手术等诊疗渗透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眼科市场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在
爱尔眼科的策略中,“分级连锁”指的是“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医院——县级医院”模式。在其看来,通过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医疗水平,持续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各家医院的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从现有布局情况来看,
爱尔眼科品牌医疗机构在中国境内拥有768家(包括上市公司旗下513家,产业并购基金旗下255家)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地理位置上,
爱尔眼科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大中城市的布局。
除了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省会城市的区域性眼科中心建设,
爱尔眼科还重点深化了对基层市场的渗透。
今年上半年,
爱尔眼科宣布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交易合计金额约13.44亿元。从区域分布来看,52家医疗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并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绝大多数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
爱尔眼科在公告中介绍,以上标的医院增长率高于当地眼科行业总体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地市县域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但核心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地市县域的眼科需求空间广阔。
据悉,目前
爱尔眼科体系中如东莞爱尔、衡阳爱尔、滨州沪滨爱尔等,发展较好的地市级医院已实现超过2亿元的收入体量。
爱尔眼科表示,通过本次并购,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市级、县级医院纳入到上市公司体系,既能够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因城制宜地推进和完善公司分级诊疗模式的布局,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性、近距离的诊疗需求,使其更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
此外,
爱尔眼科提到,基层医院作为公司未来“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市级、县级
爱尔眼科医院已经在当地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包括医疗技术和品牌美誉度,同时建立了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和储备。
走出国门锚定海外,构建全球医疗服务网络 作为眼科医疗机构中的“领头羊”,
爱尔眼科还有更大的“野心”。
今年6月,
爱尔眼科欧洲分部Clínica Baviera宣布,以自有资金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Eye Hospitals Group及其下属机构)的100%股权。
此次收购既是
爱尔眼科进军英国眼科市场、扩大重要国家布局的关键一步,也是其实施国际化战略,巩固全球眼科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此前,Clínica Baviera医疗网络已遍及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奥地利。
Clínica Baviera自2017年并入
爱尔眼科以来,发展速度稳步提升,经营绩效显著提高。2023年,其录得营业收入2.25亿欧元,较2017年增长125%,录得净利润3746万欧元,较2017年增长279%。
实际上,
爱尔眼科的全球化布局由来已久。自2016年以来,
爱尔眼科已在中国香港、欧洲、东南亚、美国等境外市场有所布局。除了盯准海外市场的增长空间,
爱尔眼科还提到,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深度融合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体系,嫁接高端服务模式、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更好地发展国内的高端医疗服务,搭建世界级科研、人才、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加强“共享全球眼科智慧”的力度和深度。
在布局策略上,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曾表示,“包括美国、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我们发现海外眼科市场拥有巨大潜在空间。但是海外市场情况也更加复杂,并非仅有资金就能解决,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风俗习惯,都需要公司因地制宜地一步步探索”,“既积极又谨慎,本着宁缺毋滥、去粗取精的原则,追求高质量发展,不作粗放式扩张”。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
爱尔眼科在海外已布局140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
此外,为了更好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加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今年上半年,
爱尔眼科主办了多项有影响力的眼科国际学术会议,目前正在筹备第十八届世界眼科医院协会(WAEH)年会、第十九届世界近视眼大会(IMC),将于下半年隆重召开。为了加快国际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
爱尔眼科还成立了爱尔全球屈光手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启动国际屈光专科培训项目,并推进与香港理工大学的眼视光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不断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从而巩固公司的全球眼科优势地位。
构建眼科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科技爱尔”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领域一大热词,引发广泛讨论。
爱尔眼科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力近日公开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的深入推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平台作用亦至关重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研究机构与研究所,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和优质高效的平台。
作为行业龙头,多年以来,
爱尔眼科正是凭借着持续的投入,才得以领跑行业。具体来看,在“创新驱动,科技爱尔”总体发展战略指引下,
爱尔眼科已形成了由专业学组、研究所、科研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等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平台提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产出。同时,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推动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
爱尔眼科已与国内16所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在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医院共建、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夯实“科技爱尔”基础。
成果方面,今年上半年,
爱尔眼科共获批纵向科研项目49项;另外公司专家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Medline期刊收录论文38篇,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论文17篇;公司专家主编/参编著作2部、主编/参编相关专家共识/诊疗指南7篇、参与八项国家或团体标准的制定。
不仅如此,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爱尔眼科亦紧跟潮流,构建数字眼科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
爱尔眼科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不断深化,数字眼科研究所、数字眼科联合实验室项目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进展。
另外,
爱尔眼科大力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升级建设和应用,与相关健康体检机构、医联体等的远程医疗合作端已超700家,已完成远程阅片超2余万次。同时,
爱尔眼科也与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以共同打造“AI+眼科”为整体目标,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对此,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认为,“公司不断地通过投入研发来驱动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过去的投入就没有现在,没有现在的投入就没有未来。我们坚持长期主义,不断创新、做得更好,改善大众的健康和生活”。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