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4月16日)市场全天探底回升,沪指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两市全天成交额1.1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47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26%,深成指跌0.85%,创业板指跌1.21%。
板块方面,旅游酒店、港口、乳业、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动物疫苗、可控核聚变、算力租赁、农机等板块跌幅居前。
01 平安证券:结构上关注两条主线 周三沪指尾盘强势翻红,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收窄,市场三大指数分化,从个股风格看,大票表现远强于小票。

平安证券指出,当前大类资产交易主线已由AI叙事切换为关税博弈,短期市场处于关税冲击后的修复巩固期;中期AI等科技革命将持续引领新一轮大国博弈,科技竞争与自主可控逻辑不改。结构上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国产科技自主可控(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国防军工等),建议逢低布局;二是受益于扩内需政策支持,基本面预期修复且估值性价比较高的内循环消费优质资产。
02 弘信电子:一季度净利骤降75% 周三算力概念“牛股”
弘信电子大跌超10%,成交金额超18亿元,拉长时间范围看,3月12日至4月16日,该股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43%。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最新股东户数为8.42万户。
此前,
弘信电子因为DeepSeek、算力硬件等概念股价大涨。公司股价从2月份开始接连上涨,并在3月12日上涨到47.61元/股的近期高点。

公开信息显示,
弘信电子的主营业务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研发、审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印制电路板、背光模组、算力及相关业务。
03 算力业务受关注 业绩方面,
弘信电子此前经历了业绩过山车,先是年报扭亏为盈。3月30日,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68.91%,归母净利润5681.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6532.1万元,同比收窄85.45%。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
弘信电子此前在业绩预告中提及了三点原因,一是传统消费电子经营持续向好,亏损大幅缩窄;二是公司AI战略显成效,已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三是其他,包括“预计公司计提减值约1.60亿元,以及公司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预计金额1.30亿元”。
但在年报扭亏后,
弘信电子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却大幅下滑。 4月15日,
弘信电子发布了一季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7亿元,同比下降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07万元,同比下滑75.8%。
而
弘信电子的算力业务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根据公司一季报,今年一季度算力业务实现营收7.16亿元,去年同期为7.6亿元,整体下滑5.8%,在营收中的占比45%。
值得注意的是,在算力业务占比不变的情况下,该公司今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9.3%,较去年同期的12.79%,下滑3.49个百分点。
04 大额支出致现金流吃紧 据第一财经,
弘信电子的AI业务包括AI硬件研发、生产制造与AI算力资源服务两大板块。根据年报披露,该公司已投产的燧弘人工AI算力服务器智能制造一期工厂,年产能可达2万台高性能AI服务器。
2024年,该公司拿到了甘肃庆阳的京合云预计15亿元的算力服务器采购合同,早前的2023年,还签署了10亿元的算力服务器采购合同,合计算力硬件采购订单规模已达25亿元。
AI算力行业需要重金投入,为满足已签订的算力订单需求,
弘信电子大幅增加算力业务投资。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投资现金净流出2.43亿元,同比增加超10倍,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北京安联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联通”)股权收购款及购建算力服务器。去年4月,
弘信电子以2.9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安联通。
算力业务的大额投资支出,也导致
弘信电子现金流吃紧。一季报显示,
弘信电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5175.44万元增至5.8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225.68%。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5亿元,降幅达90.30%。
05 大消费午后回暖 周三大消费股午后局部方向回暖,
国芳集团9天8板,
国光连锁、
麦趣尔、
贝因美、
泰慕士、
两面针等多股涨停。
太平洋证券研报称,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我国内需政策预期催化下,大消费概念持续受到资金青睐。其中,一季度业绩向好确定性较高、基本面逻辑持续验证的个股有望迎来更高收益率表现。后续,提振内需将是消费板块主线,看好零食、乳制品、饮料等板块。
(文章来源: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